
標題

標題
內容
“文學?現場”第38期::歷史題材的美學空間
更新時間:2016-08-31 來源:本站原創
?
?
嘉賓:劉洪霞 楊克 龐貝
?
??? 一、《無盡藏》:一部空間小說
?
??? 楊克:早上好,我們今天非常榮幸地請到了龐貝先生和劉洪霞博士一起來做一個“文學現場”的對話,這個對話圍繞龐貝先生的長篇小說《無盡藏》和話劇《莊先生》來進行,談他創作的體會,我們對他作品的分析以及他的作品所產生的影響。先請劉洪霞博士開場,因為劉博士對這兩部作品有比較深的研究。
?
????劉洪霞:實在不好意思,在前輩前面先講話我還是不敢當,應該先由楊克先生講。我看《無盡藏》之前,曾經看過一篇對這部作品的評論,是北京大學陳曉明教授發在《讀書》雜志上的一篇長文,我當時是對這篇文章很感興趣,但沒想到又接觸到了作品。在中國文壇上出現這樣一部比較重量級的作品,其實還是挺難得的。再接下來,又看了一場他的戲——《莊先生》。《莊先生》給了我們一次審美的驚訝。這兩部作品,一個是長篇小說,一個是話劇,它們都是歷史題材。這次龐貝老師也跟我說,我們可以談談空間小說這個話題,其實我覺得非常有趣的是龐貝老師他的空間感特別強。
?
??? 這兩部作品目前看來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無盡藏》被認為是博爾赫斯未能完成的那種長篇小說,我們都知道,博爾赫斯畢生都未有長篇小說。《無盡藏》作為長篇小說在本屆茅盾文學獎評選中入圍,而且沖到了較后階段。《莊先生》在京滬等地一年間演了50多場,中國戲劇家協會的主席濮存昕也給了很高的評價,這部戲也曾是國家話劇院主辦的“中國原創戲劇邀請展”的小劇場首選劇目。最新的消息是,這部戲也獲選參加今年四月在香港舉辦的第十屆“華文戲劇節”,兩岸四地各有兩部戲獲邀,《莊先生》是內地唯一獲選的小劇場話劇。這部戲還受邀參加今年七月的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這是與英國愛丁堡戲劇節齊名的當今兩大頂級國際戲劇節。《無盡藏》和《莊先生》這兩部作品都取得了成功,先恭喜龐貝老師。
?
??? 楊克:有一句話叫詩無達詁,我覺得小說也一樣。從批評的角度或者讀者的角度,我們對小說和話劇的闡釋只是接受者的一種理解,但是創作者的初衷是怎么回事呢,我覺得確實需要作者先說這個對話才好展開。
我是這一屆茅獎的評委,龐貝的小說進到了22名,是廣東作家在本屆走得最遠的了,差一點進到前20名,評委評價也比較高。《無盡藏》我是看過了的,作者對歷史的解讀帶有學術思辯色彩,仿佛是以一個學者的方式來寫小說,強化獨特的表達的方式,包括剛才提及的小說空間感的構建。但是這樣的書為什么能夠在一年里加印多次?我覺得這個比獲獎還重要,因為一部小說受讀者歡迎、有一定的社會反響,這非常重要。廣東近年特別缺乏受眾較大有發行量的長篇小說,本來我還以為這種追求某種藝術風格的長篇,讀者甚少,包括《莊先生》,這部話劇一年能夠演幾十次,值得高興。
?
??? 龐貝:真的很榮幸有這樣一個機會,雖然作品自己會說話,但作者現身說法有時也是必要的,因為讀者有時是盲目的,有價值的學術探討可以給讀者以指引,讓他們知道哪些是值得看的作品,因為每個人的時間都有限。劉博士剛才這個切口很好,咱們今天可以有些理論的探討。剛才講到空間小說這個概念,作為寫作者,我寫的時候肯定是一種刻意的追求在里面。 20世紀小說在喬伊斯、普魯斯特和福克納這些大師之后,時間小說的創造已是登峰造極,這幾乎是無法超越的高峰。美國文學理論家約瑟夫?弗蘭克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提出空間小說的概念。現代文學有沒有實現空間敘事的可能?他當時提出理論來,但一直無法找到文本的實踐。即便是在世界文學的視野中,這種有空間意識的小說也是少有。
????
??? 說到《無盡藏》的創作,我確實是有這樣的目的。《無盡藏》正文有八卷,故事的主人公從第三卷的開篇進入一座園林,直到第六卷收尾時走出園林,整部作品主體四卷的故事都是在一個封閉園林里展開,這種空間是有一種迷宮設計的感覺。寫作的過程我確實是效仿那些古代園林大師,像是在營造一個園林。《世界文學》余中先主編等行家也看出了這個迷宮的設計。其實不只是這座園林,拓展到園林之外的古代南京城,故事的演進也是有一種更大的空間設計。
?
??? 劉洪霞:我覺得空間感其實是這部作品其中的一個方面,剛才楊克先生的意思我理解是說,你這個小說寫成這樣子,它最大的特點是豐富,它實在是包容了太多的東西,不光是空間感。
?
??? 其實這是當下的小說怎么寫的問題,這已經不是上世紀70、80年代的社會環境了,你拋出一個故事就是一個長篇或者一個中篇。你用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去打動人已經不可能了,你的作品要有相當的豐富性,甚至是學術性的東西。我相信這個《無盡藏》,龐貝老師肯定做了大量的基礎性的工作,因為我知道這個作品寫了5年。比如說古代的一些知識,古代園林,包括《韓熙載夜宴圖》,這些古典知識都要去落實的,不是憑空想象一個故事就可以。包括王安憶的《天香》,都體現出作品的扎實性,王安憶寫《天香》也做了很多基礎性的工作。有了這種學術研究,第二個特點也就出來了,這就是它的知識性。
????
??? 二、學院派小說亦可暢銷
?
??? 楊克:開始我講的也是這兩個意思。因為劉博士說,80年代的小說如何,現在的小說如何。我作為本屆茅盾文學獎的評委,必須快速看200多本書,看完后,我對中國的長篇小說非常失望。寫法非常單一化,所有的長篇小說差不多都是用一種方法寫的,講一個大的故事,一個家族的故事。有歷史跨度,講一百年或者幾十年,以所謂的厚重來取勝。基本上是這一模式,遠遠不如中短篇。我是做編輯的,中短篇平時看得比較多,我覺得中短篇的技術性比長篇小說要強,活干得更細膩更講究。所以像龐貝這種長篇,比較強調寫作的技術含量,強調怎么進入敘述,怎么結構一個空間,你的寫作有復雜性、知識性,在近年的長篇小說里有自己的特色,應該肯定。
?
??? 但是我前面的提問是說,比較繁復的寫作,小說結構像一個魔方一樣,那么普通讀者就應該讀不下去了,你用什么方法吸引他們對這種考究的長篇和《莊先生》那樣的非寫實話劇,能夠讀下去和看下去?這令人好奇。平白直敘地講一個好看的故事,大家當然都看進去了,你有什么技巧或者你通過什么方式讓人們饒有興趣地進入迷宮,探究空間錯綜復雜的文本,你先從這個方面展開一下。
?
??? 龐貝:您的兩個問題并在了一塊,前面講到的知識分子寫作的色彩,《無盡藏》也可以說是學院派的路數。
?
??? 楊克:對,就是個學院派的小說。
?
??? 龐貝:學院派小說也可以成為暢銷書,《無盡藏》是作家出版社的2014年度十大暢銷書,這十本暢銷書中包括韓寒的散文,包括一本養生類的書。《無盡藏》也上了當當網等多個銷售平臺的小說類暢銷書榜。當今的中國作家慣于講故事,小說當然要有一個好故事,但是如果完全依賴于一個故事的話,如果你的表現方式、你的敘事技巧、小說的結構形式沒有特別的東西,那么,作為藝術品創造,這個作品的成色就有問題。我們現在經驗主義的寫作比較多,所見即所得,問題是,你能做的別人也能做,這樣的文本未必有獨特的審美的價值。另一種寫作,一種智慧性的寫作,一種基于知識和學術的將想象力發揮到極致的寫作,應是一種更有價值的寫作。翁貝托?埃科的《玫瑰之名》,一部學院派小說,迄今全球發行量已有2000多萬冊,也成了超級暢銷書。時間已經證明,從博爾赫斯到卡爾維諾,再到埃科,正是這些被諾貝爾文學獎所忽略的學院派小說大師的作品,它們在更純粹的意義上呈現出文學的價值。
?
??? 劉洪霞:我們應該越來越相信我們的讀者,因為時代在進步,我們不是80年代讀者的欣賞水平。接著說楊克先生的這個問題,《無盡藏》是如此此精致的學院派作品,為什么有很多的讀者,為什么大家會喜歡它?
??? 我想,首先是作品挑戰了讀者的智商。當作品有一種挑戰出現的時候,有陌生化出現的時候,那就會有更強大的吸引力,讓讀者把這本書讀完或者做細細的研究。另外就是說它提供了一種綜合的東西在小說里面,各種綜合元素都放進去。當下我們已經寫到一個很成熟的程度了,小說如何寫,能不能有更新的東西出來?比如說金宇澄的《繁花》,從文學的角度說,突然出現了這樣一部不同的作品的時候,一定會具有文學史的意義。所以龐貝的《無盡藏》也是這樣,用北京大學陳曉明教授的話說就是“仿佛是天外來客,老到,綿密,韻味十足,內韻深厚”。要探究一下這是為什么?他給了幾個原因說,因為作者當初的專業是英美文學,把西方小說的敘事技巧和中國古典文學的意蘊放在一起,提供了一個綜合的東西。《無盡藏》為什么能被廣受關注?就是因為作者把各種綜合因素都放進來,它海納了太多豐富的東西在里面,所以會引起特別的關注,所以會引起讀者的喜歡,盡管作者是學院派,盡管很高端,但是大家愿意有這樣一個欣賞水平,有這樣的一個審美水平,愿意去攻克,它有一定的難度,我想是這樣一個原因。
???
??? 三、國際視野與傳統資源
?
??? 楊克:劉博士這樣一講我就有點茅塞頓開的感覺。你想想,很多年輕的讀者實際上還是喜歡讀外國小說,外國小說的寫作技法上比中國小說復雜,為什么很多人買來讀?那就證明讀作品的時候不完全是聽你平鋪直敘一個故事,還有對寫作方式、敘事技巧,對某種知識的好奇或者一種探究,也從這些方面吸收美學上的營養。
?
??? 接著劉博士的話題,《無盡藏》這部小說還有一個意義,中國文學有兩條路徑,一條是從80年代包括從莫言他們開始,受西方小說的影響,或者更明確一些受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影響。我們這一代人開始寫作,無論是詩人還是小說家,接受了很多西方文學的元素,比如說詩人對艾略特的《荒原》、帕斯的《太陽石》,反復研讀。但我覺得有一個問題,我們的寫作太朝向西方了,跟中國的傳統有些脫節了。龐貝有一個特點,他雖然借鑒西方小說的技巧或者技術,或者某種布局和操作層面的探索,但他的小說整個背景和內涵非常中國化,這是一個進步,他的小說和話劇寫中國的歷史,有很多中國文化的元素,對史實的考據,對古代典籍中有關文字的運用,得心應手。這樣的結合,非常有意義的。特別在今天全球化背景下,我們的寫作當然要面向世界,不光是文學,包括經濟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跟國際同步。但同時我們還要回到自身,追根溯源。龐貝的努力特別值得肯定。?
?
??? 劉洪霞:對,楊克先生這么一說我突然想起,就是現在最時髦的詞,國際化和全球化,龐貝的作品現在呈現出來的就是這樣一個眼光和姿態。楊克先生剛才提到說80年代那個時候,其實那個時候它是從形式上來吸收西方的現代小說技巧,但是它內容上沒有特別的創造。但是龐貝的作品從內容上來看,他營造的是中國古典傳統文化的氛圍,卻用了西方現代小說的技巧,這兩者的結合實在讓人覺得既中國又西方,這就是一個國際化的視野。龐貝老師是怎么想的,你當時為什么要這么寫?
?
??? 龐貝:一個確定的事實是,上世紀80年代的先鋒文學實驗,中短篇留下了不少精致的東西,卻沒有產生真正成熟的長篇小說文本,這終究是一種遺憾。90年代文學思潮轉向后,當年的先鋒作家也都有出色的長篇小說,但卻不再是先鋒小說的寫法,這些作品都是向寫實主義的某種回歸,譬如余華的《活著》,格非的《江南三部曲》,蘇童的《黃雀記》。當然我是希望《無盡藏》有這樣的追求,作為一部長篇小說實現它的先鋒意義,不是過去那種純形式的,最好有很扎實的內容,一種人文含量,甚至有精彩的故事。這是一種基于學術研究的想象力,《無盡藏》寫完之后是先在《中國作家》雜志刊發的,此前我還沒去過南京,的確是沒時間。雜志發表后南京大學一位歷史學教授看了,說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包括城市的街巷方位,包括飲食習俗,考證很扎實。只有一處地名小差錯,秦淮河出口的名字,我寫的是南唐故事,用的卻是明代的名字。只此一處的小差錯。那位老教授也是民俗學家,他順便發給我一幅南京古圖,出書時我便用在了書末,這是明代的一幅《南唐江寧府圖》,此圖竟是與《無盡藏》的小說細節完全吻合,甚至這幅古圖上的城南聚寶山還標有韓熙載墓!聚寶山就是今日雨花臺。
????????
??? 劉洪霞:不是想象力,是你的前世就在那里,呵呵。
????
??? 楊克:我就特別好奇,真有前世今生?你又沒去過南京,可你的呈現,包括民俗學家都認為寫得很準確。你透露一下,你準備寫作的時候查了哪些有關資料,讀了哪些書,是從哪里獲得知識的儲備?還是只是冥冥之中剛好寫出來就吻合呢?
?
??? 龐貝:選擇南京其實是一種偶然,我最初的創意與南京無關,與《韓熙載夜宴圖》也無關,更多的是我想表達一個特別有價值的主題,一種洞察兩千年帝制史的思想力,而這種思想力有一個形象的載體,20年間我都認為這是自己獨有的一個重要發現,那是隱埋在歷史灰燼中的一塊寶石,一個實體存在的形象。它就在那里,人們卻視而不見,但我發現了這個,20年來,我時常感覺到它的存在,這無疑是一種誘惑。20年時光倏忽而過,我們的現實經歷再度證明,這種思想非但沒有過時,所有的希望和絕望都在強化和揭示這個事實,這個真相,這種思想。那么,對于寫作者而言,這就不再只是一個題材的誘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召喚,冥冥中的召喚。那么,是時候該將它寫出來了,一部預言書。那么,這個故事該安放在哪兒?我早年在古籍中發現的是這樣一幅三聯讖圖,這就是我所謂的“歷史灰燼中的寶石”,那么,我就要選擇一個與此相應的歷經三世的朝代,中國歷史中這樣的朝代并不多,秦朝子嬰算是第三代,但就我要寫的這個故事而言,秦朝并不具備典型性。唯有唐宋之間的南唐最合適,于是我便開始研究南唐史料。確定南唐后又意外地發現,《韓熙載夜宴圖》也是南唐故事,其背景也是古代的南京。那么,我就必須研究南京。南京的空間方位符合陰陽五行設計,而江南園林與《韓熙載夜宴圖》展示的平面感,這都契合我想做一部空間小說的理念。其實,這種空間敘事的理念雖然來自西方理論,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卻是已有范例,在我看來,《儒林外史》的末卷就是一種空間敘事,而《儒林外史》的故事也是在南京!
?
??? 如果說我感到這個設計圖非常漂亮,后面的這個營造過程中雖然很苦,但也是樂在其中,因為我是在以自己的構思為自己造園,一座迷宮版的園林,我要為這座園林的所有局部找到最合適的材料,我當然也要注重未來人們游園的節奏,此即是小說語言的敘事節奏。《無盡藏》初稿三個月就寫完了,但是前面研究了兩年半,南唐所有的史料我都悉數占有,好在五代亂世文獻有限,可以有透徹的研究。只有在窮盡現有史料的基礎上,才有虛構的空間和自由。
????
??? 劉洪霞:實際上這就是對傳統文化、對歷史資源的一個激活、拓展和轉換,這樣的一個過程做得非常扎實。再看我們的某些好的歷史小說和古裝影視劇,其實很多優秀的作家也在對這一塊資源進行開掘,希望能創作出這樣更好的作品來。
?
??? 說到《莊先生》這部話劇,我因為搞理論研究,我總是希望把這個作品放到一個歷史的背景和框架里面去。我們簡單說一下中國戲劇史,無非就是這么幾個階段,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30、40年代時期,建國以后到“文革”,“文革”之后到新時期,還有90年代之后,大致就這么幾個時期。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五四那個時期人文主義性格是比較明顯的,此后人文主義讓位于戰亂、運動和“文化革命”,直到80年代之后,啟蒙思想又重新來過,于是有了《天下第一樓》和《野人》等好的戲劇作品。但是到了90年代,市場經濟又使話劇走向低迷,戲劇文學也不是特別景氣。但是《莊先生》今天又出現了,就像我們剛才談《無盡藏》,在當下小說已經走到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階段,怎么又會出現這樣的新突破?因為藝術就是創新,藝術就是獨一無二,藝術就是唯一,《莊先生》在這個時候出現,他又用到了古代的英杰人物作為戲劇人物。魯迅的歷史小說《故事新編》里面有神話,有歷史人物,還有郭沫若歷史題材的話劇,他們也在開掘歷史文化,也希望能得到營養再次創作,但龐貝這個還是不一樣。
?
??? 魯迅的《故事新編》里是建構一個歷史英杰人物,建構之后再把它解構掉。郭沫若和他不同,郭沫若是抱著正史的態度,傾全部之力來建構這個歷史人物。但是到了《莊先生》,《莊先生》這個話劇特別有意思,那天我和師友都去看,看完之后覺得太好了。孟繁華老師就說,龐貝的話劇一出手就這么成熟,而且對于西方的現代戲劇不是“跟著說”,不是“接著說”,而是“對著說”,于是實現了一種真正對話。《莊先生》取材于莊子,但是這里面有兩個人物,一個是古代的莊周,一個是現代北京某高校考古專業的一個副教授,叫莊生,由此形成了一個復調的結構。其實和《無盡藏》一樣,《無盡藏》一個現代的長序,一個古代的正文,不也是一個復調的結構嗎?這個話劇《莊先生》也是,這樣的結構非常有趣。編劇讓這兩個人物同時出現在舞臺上,不是一個A點到B點的單線狀況,它是一個互夢,莊周夢到了莊生,莊生夢到了莊周,這樣一個互夢的狀態,所以他就把這個人物形象弄得很飽滿、很立體,這是一個共時性的立體的結構。這個話劇的結構本身特別吸引人,應該算是一個先鋒的實驗。
?
??? 楊克:應該貼上先鋒標簽了。
?
??? 劉洪霞:最主要是它里面的思想,我們現在的一個生存狀態,不管是前現代、現代、還是后現代,作為一個當代人,其實還是挺壓抑的,很焦慮的。我們焦慮的時候,誰能提供一副藥方?其實我覺得話劇《莊先生》做到了。它用古代先哲莊子的思想,來給今人開一副醫治現代病的良方。
這個話劇故事提供的是什么?它給出了一種生命哲學,給出了莊子思想的精髓,就是說現代人應該如何去做,它告訴我們如何去做。你每天想追求的東西,糾結的東西,難過的東西,看完這個話劇你便會有片刻的釋然,會得到心靈的撫慰。所以它會化解現代人的焦慮和矛盾,它會告訴你如何追求有質量的生命,它解決的是這樣一個問題,所以這個話劇反響很大。另外它好在什么地方?它用的臺詞是文白相雜的,莎士比亞戲劇的那種語言,演員在舞臺上可以大段大段流暢的說出來,很有氣勢,就像音樂流出來一樣,那個感覺很好。而且是特別極簡主義的那種舞臺,小劇場,沒有過度的聲光電,包括演員服裝也非常的簡潔,臺詞很漂亮,你會覺得這是一個很高大上的東西。
??????? ?
??? 四、不“戲說”,也不“正說”
?
??? 楊克:你的這個話劇,我還沒機會看,我了解大概的基調,跟你小說基調是一致的。復調的結構,東西方時空交錯、錯亂,同時呈現不同地域不同朝代的人物。你上學讀英美文學專業,我能理解。即便你非科班,你是中年作家,剛才說了這一代作家在上世紀80年代大量讀了西方文學作品。但我們有明顯弱項,那就是這一代人國學是很差的,因為“文革”,哪怕“文革”后,我們都沒怎么受過系統國學教育,不像民國一代文人深受中國美學浸淫。你小說的語言文白相雜,有傳統意境,話劇題材本身就很中國化。你是靠閱讀典籍或者通過什么方式來彌補國學這一課?
?
??? 龐貝:上世紀80年代的兩個文學潮流對我都有影響,一是現代派寫作,二是尋根。然而,幾乎所有的作家都是從鄉土中尋根,我卻感到也有必要從文化中尋根。接著是整個90年代,很多作家都下海了,我也逃離了現實生活,但我是逃到古書堆里,這樣的閱讀不帶功利目的,不是為了寫一部書。自然而然,也就完成了一種語言功力上的修練。剛才您說到《無盡藏》的漢語語言問題,的確,詩人歐陽江河也曾說,《無盡藏》語言的這種質感,給人的感覺是,這只能是寫在紙上的文字。這部小說的初稿的確是寫在紙上的。
?
??? 劉博士講到了戲劇文學的問題,其實現在很多戲劇就是搞笑,很少有人提“戲劇文學“這個概念了。《莊先生》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反響,是因它有當今中國戲劇所稀缺的文學品質。文學性,我們已丟棄很久了,而這一百年間那些戲劇大師,貝克特、奧尼爾,以及品特,他們完全是以戲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 劉洪霞:我總是要從很理性的角度去考慮作品的文學史價值。一部作品怎樣才能進入文學史?我覺得除了有文學史意義,你為當下的文學提供了什么新的東西?《無盡藏》做到了,是因為在當下小說寫得已經很成熟、已經不知應該怎么做的時候,你這個作品卻又包含了各種綜合性的東西,可能是為當下小說提供了一個啟示,所以它的意義在這里。包括《莊先生》在戲劇文學意義上,它在戲劇史上有新的東西沒有?郭沫若是忠實于一個歷史,但是你的這個《莊先生》沒有忠實于歷史,在這部戲中,古人就是今人,今人就是古人。它給人們提供了這種心靈故鄉的東西,是一個人文主義終極關懷的東西,而且是站在很高的一個角度對整個人類的終極關懷,這樣的作品終究是會被留下的,就是說它的歷史意義、歷史價值。
?
??? 龐貝:對于歷史題材的處理,創作者各有自己的方式,事實上,很多歷史題材作品缺乏文學品質。我的方式不同于那些貌似寫實的傳統的“正說”,也迥異于那些胡編亂造的“戲說”,在這二者之間,歷史題材其實可以有這樣一種文本,有這樣一種美學空間。
?
??? 楊克:很榮幸請到了龐貝先生和劉洪霞博士做文學現場的對談。龐貝的《無盡藏》和《莊先生》都是廣東文學近年的重要收獲,對中國文學來說它們也是非常有意義的。當代文學經過這30年的發展,有點疲態了,作家們可能累了,探索鋒芒好像都慢慢收斂了,寫小說寫戲講一個故事就完了,而龐貝還保持敏銳的、探索的、實驗的精神,在今天尤為有意義。
?
??? 再一點是,《無盡藏》和上世紀80年代的先鋒小說也不同,龐貝回歸了中國的傳統,回望我們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有意嘗試一種東西方結合的寫作方式,今天的討論對當下寫作也許會有啟發。
????
??? 龐貝,小說家、戲劇及影視編劇、譯者。楊克,詩人,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劉洪霞,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博士、文藝評論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