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從商人境遇 看大國興衰
更新時間:2017-01-12 作者:超俠來源:中國作家網
——楊黎光長篇報告文學《大國商幫》 研討會在京召開
1月8日上午,《大國商幫》研討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1月8日上午,由《中國作家》雜志社、廣東人民出版社主辦的《大國商幫:承載近代中國轉型之重的粵商群體》研討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閻晶明,以及張妍、蕭宿榮、肖風華、潘凱雄、胡殷紅、李舫、李朝全、賀紹俊、張頤武、劉玉琴、劉瓊、李炳銀、胡平、高偉等評論家、出版家,以及作者楊黎光出席本次研討會。《中國作家》主編王山主持會議。會上就該書的思想文化價值、文學藝術價值和“思辨體報告文學”體裁的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粵商誕生于中國嶺南,延伸至港澳和海內外,在創辦企業和市場經營領域具有突出貢獻。在粵商的長期發展中,地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嶺南海商開拓冒險、崇尚家族宗族及社會資本、開放兼容、重商等諸多文化特點。但由于嶺南文化低調務實的風格, 導致粵商并未被廣泛關注。《大國商幫》作為國內首部思辨研究粵商完整演變史的長篇報告文學,以粵商為藍本,以國際國內商業發展史為背景,以商人、商業和國家命運為思辨維度,追尋中國社會現代化轉型的軌跡。作者搜尋史料,走訪專家學者,增補各地民間口述,探察歷史遺跡,還原粵商群體的真實面目。本書跨界史學、傳播學、社會學、經濟學領域,以歷史的經線與人物、地理的緯線相交織,連綴起中國現代工商業的發展圖景。
何建明說,商幫文化在中華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中國商幫的形成和存在影響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商幫內的師徒關系、大小商幫之間的等級關系,以及商幫行業制度和自我保護的生存意識等發展模式,都具有中國東方文明的特質,值得我們關注總結。本書具有強烈的思辨性、哲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這樣的作品是時代的期待、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同行的期待。
閻晶明表示,這部作品是對整個中國近代或者明代以來的商業文化的全方位的描述,它基于粵商,展現的是整個中國商業文化,作者把那些有質感的、生動的故事放在前面,使得作品并不枯燥和碎片化。后續又對此有詳細的分析和深刻的思索,寫出了新意,寫出了厚度。
在研討中,大家認為,本書從商業角度講述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運用大量歷史材料,視野宏大,信息量豐富,雖然沒有一個中心人物,沒有一個中心事件,但是思考的問題卻非常深遠,具有獨創性和開拓性,反映出作者在報告文學創作方面邁上了一個新臺階。(超俠)
作者:楊黎光
楊黎光簡介:扎根深圳20多年,創作有《打撈失落的歲月》《驚天鐵案》《中山路》等作品。近年著力于“追尋中國的現代化腳印”長篇思辨體報告文學創作,完成《大國商幫》《中山路》和《橫琴》, 既各自獨立成篇又構成了三部曲。
(攝影:超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