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第三屆中國青年文藝評論家 “西湖論壇” 開幕式在杭舉行
更新時間:2017-06-12 作者:沈雁容來源:中國作家網
“西湖論壇倡議書”揭牌
6月9日上午,第三屆中國青年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在浙江杭州開幕。活動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浙江省文聯主辦,浙江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藝評論(浙江)基地、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承辦。
浙江省文聯書記處書記趙雁君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中國文藝評論》雜志主編龐井君出席活動并講話,浙江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田宇原宣布第三屆“西湖論壇”開幕。開幕式由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副主任周由強主持。青年網絡文藝評論家以及杭州文藝界相關人員、媒體近百人出席活動。
龐井君在講話中指出,我國文藝要繁榮,我們的評論要發展,都離不開青年藝術家、評論家的努力和貢獻。特別是在當今時代,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我們要將“西湖論壇”這個品牌建設成為智庫型論壇,吸納各方面人才;建設成為學術型論壇,重點突出學術品位;建設成為前沿型論壇,時刻關注最新動態,展現國際視野,不重復過去;建設成為真正新穎的青年人論壇,展現青年人的朝氣、銳氣和英氣,突出青年人的風采和活力。
他強調,我們要把好網絡文藝批評的方向盤,樹立網絡文藝的“中國形象”,彰顯當代青年文藝評論家時代擔當。青年文藝評論家知識結構新、思想活躍,緊貼文藝實踐發展動態,與文藝思潮、文藝創作的聯系更為緊密,天然地容易了解和接受新鮮事物,能夠及時把握住當下文藝作品、文藝隊伍、文藝現象的變化,趕上瞬息萬變的文藝發展潮流。
他指出,青年文藝評論家要加強理論學習、找準成長方向;堅守家國情懷,增強責任擔當;提高專業素養,書寫錦繡文章,更快更好地成長起來。文藝界、文藝評論界以及全社會都應關心支持青年文藝評論家成長。
在“西湖論壇”秘書長沈勇的帶領下,與會的30余位青年網絡文藝評論家向全國青年網絡文藝評論家和工作者發出“西湖論壇倡議書”,號召要聚焦時代的真問題、真癥結,做有現實責任感與使命感的網絡文藝評論者;號召要關注世界的大趨勢、大潮流,做有國際前瞻力與洞察力的網絡文藝評論者;號召要把握文藝的獨特價值,做有專業性、高境界的網絡文藝評論者。
據悉,“西湖論壇”是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倡議下,經中國文聯批準,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浙江省文聯共同創辦。 2015年8月1日,首屆“西湖論壇”在杭舉辦,廣受社會好評。第二屆“西湖論壇”以“戲劇的中國表達”為題,旨在分析當代中國戲劇藝術(這里特指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雜技劇等)繁榮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
第三屆“西湖論壇”以“網絡文藝的中國形象”為主題,邀請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陳昌鳳擔任第三屆西湖論壇學術主持。旨在分析中國網絡文藝(包含網絡文學、網絡影視、網絡音樂、網絡動漫、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等文藝形式)繁榮發展所呈現的嶄新面貌,及其在時代語境與現實狀態下所面臨的新問題、新機遇、新挑戰,探索全球化條件下,網絡文藝創作及網絡文藝理論評論發展創新的話語體系,探尋網絡文藝在“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方面的作用與價值,樹立網絡文藝的“中國形象”,彰顯當代青年文藝評論家時代擔當,為青年評論人才的成長搭建平臺,為新形勢下的文藝繁榮發展創造評論新風。
附:中國青年網絡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倡議書
中國青年網絡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倡議書
在第三屆中國青年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開幕之際,我們向熱愛網絡文藝、有志于從事網絡文藝評論的廣大青年文藝評論家們發出以下六條倡議:
(一)評論要有聚焦,堅持問題導向。要回應熱點難點痛點、讓你解氣解悶解渴。鍵對鍵也要面對面。要勇于跳出網絡藩籬,銳利發現真問題;敢于走出文藝疆域,犀利剖析真癥結。在虛擬現實視野中,讓我們由虛到實,直面真問題、不要假正經。
(二)評論要有風格,推崇專業水準。要客觀中允、清新耐品。做文藝新風尚的引領者,引導創作、提高審美,營造包容語境,共建話語體系;做網絡輿論陣地的捍衛者,專業而不八面玲瓏,犀利而不刻毒尖酸,堅持藝術標準,拒絕嘩眾取寵,拒絕諂媚迎合。
(三)評論要有網感,秉持媒介素養。要推送爆款、讓你好看,力求吸引力和影響力。要回應“微時代”發展關切,把握移動互聯網文化與其發展方向,尊重網絡文藝的媒介屬性,理解網絡文藝的規律特征,在人工智能時代彰顯人文態度、力度和溫度。
(四)評論要互動,傳遞對話理念。要有點贊、批駁、PK,有聲有色有表情包。要有朋友圈,要和你有關系,不成閨密粉絲也要同臺競技;要深入網絡現場、融入網民受眾,分析傳播反饋,推動良性互動,促成社會共識。
(五)評論要創新,譜寫時代華章。要把脈時代、融合革新,張揚互聯網思維,強化深度、厚度與廣度。拓展學術疆域,豐富理論儲備,提高社科理論素養,推崇人文情懷,深化評論的視野寬度和理論縱深,推動文藝復興,筑就文藝高峰。
(六)評論要開放,倡導中國價值。互聯互通,越過長城,走向世界。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在現實世界打怪升級,在虛擬世界充滿藝術想象,推動中國網絡文藝朝著“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的方向發展,重塑文藝格局、存在方式和精神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