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文學中的英雄”主題論壇在京舉行: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
更新時間:2017-08-30 來源:文藝報 李云雷
英雄是一個民族的象征、驕傲與榮譽。在英雄身上,寄予了人民的希望與憧憬,凝聚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未來世界的理解和對完美人格的崇敬。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歌唱祖國、禮贊英雄從來都是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也是最動人的篇章。”“對中華民族的英雄,要心懷崇敬,濃墨重彩記錄英雄、塑造英雄,讓英雄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傳揚,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絕不做褻瀆祖先、褻瀆經典、褻瀆英雄的事情。”新時期以來,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各行各業英豪輩出,我們的文藝創作要充分反映英雄們的業跡。現在文學界正不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思想,其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文學該如何認識英雄,如何塑造英雄,如何讓英雄的精神引導時代前進。
8月24日,由文藝報社、中國作協創研部、魯迅文學院、中國現代文學館共同主辦的“文學中的英雄”主題論壇在京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出席論壇并講話。柳建偉、汪守德、李朝全、郭艷、王敏、楊利景、張麗軍、李松睿、叢治辰、張曉琴、房偉、傅逸塵、徐剛、張倩等參加研討。這是中國作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文藝思想系列研討的第四場主題論壇。繼“文學與人民”、“文學與生活”、“文學與中國”之后,本期論壇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和根本遵循,聯系文學創作和理論評論實踐,對英雄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在新的歷史階段,重新認識文學中的英雄敘事
李敬澤說,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迅猛發展,中國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展開具有許多新特點的偉大斗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文藝思想,就是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為指南,深刻認識我們的歷史方位,深刻認識時代大勢,由此反思我們的文學觀念,推動文學的觀念變革和創新發展。
李敬澤談到,英雄敘事問題,在文學中事關如何想象人、如何建構和塑造人的形象,進而如何認識時代和生活。上世紀80年代以來,文學對日常生活和私人經驗的發掘和表現在創作和理論上都有重要意義,但是,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對人的崇高形象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在退化。關于人如何創造歷史、創造生活,人如何堅韌、英勇地追求美好,關于那些照亮了人們精神世界的英雄,文學的表現和理論的思考都是不充分的。在有些人那里,已經習慣于從低處想象人,已經失去了想象人的高度的能力。所以,我們有不少灰撲撲的、在泥沼中津津樂道的作品,真正寫出人類精神高度的作品卻不多。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有關英雄的論述,有強大的針對性。習近平總書記是站在國家民族的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我們必須警醒,應該深思。英雄敘事不僅僅是文學問題,它從根本上關系到國家民族的精神認同,關系到一個民族的精神健全。我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有關論述,就是要帶著問題意識,直面文學中存在的思想蒼白、精神貧弱、形象萎靡等現象,在新的歷史階段,在變化了的時代條件下,在復雜的生活中,重新認識文學中的英雄問題,在文學理論中重建英雄敘事的基礎。
理解新時代英雄的內涵,在新的視野中塑造英雄
汪守德認為,英雄問題不是簡單的理論問題,它關涉多方面的課題。首先是立場問題,黨和人民軍隊中不斷出現為祖國和人民奉獻的人物,他們是值得尊敬的英雄,這就是立場。其次是情感問題,在各種思潮相互激蕩、各種文化相互碰撞的當今社會,并不是所有人對當代英雄都抱有認同感。第三是能力問題,不是說讀者對英雄不認可,而是因為我們沒把英雄寫好。
圍繞如何理解新時代英雄的內涵這一問題,青年批評家之間展開了爭論。楊利景談到,現在我們的英雄敘事不夠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今天的讀者和受眾不需要英雄敘事。我們塑造的很多英雄之所以不被喜歡,關鍵在于我們對英雄的塑造,從觀念到手法都滯后于我們這個時代。今天,重建英雄敘事,要掙脫歷史慣性,回到人性復雜的維度塑造英雄,人性有多復雜,英雄本身就有多復雜。張曉琴也認為,偉大的英雄如何塑造,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呈現英雄身上豐富寬闊的人性,英雄首先是一個健全的人然后才是一個英雄。
叢治辰談到,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英雄,今天的英雄有新的時代特征,而我們的文學作品也要與時俱進,塑造出嶄新的英雄形象。房偉說,我們不能抽象地塑造英雄,我們只有深入到英雄的靈魂世界,才能使英雄的形象產生感染力。對于英雄人物心靈史的塑造,會使英雄形象更可信。
傅逸塵說,讓英雄回歸復雜的人性,這是當前創作的一個重要趨勢。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刻畫人性并不意味著矮化英雄,英雄性也是最真實的人性。不能因為強調了英雄的人性,而弱化了英雄品格,應該把兩者更加辯證地結合起來。
李松睿將英雄塑造與“未來”視野聯系在一起。他說,未來需要更多的英雄來共同創造。只有對未來進行暢想,英雄才不會遠離我們的視野。提出從中國視野出發的世界圖景,這是對當代作家提出的非常高的思想要求。
塑造新時代的英雄形象,展現我們國家新的精神風貌
《戰狼2》的熱映引起了與會批評家的熱議,圍繞這部影片以及如何塑造英雄形象,大家產生了不少思想碰撞。柳建偉認為,《戰狼2》的成功首先在于講好了一個中國英雄的故事,塑造了一個中國英雄的典型形象。從《戰狼2》的熱映可以看出,只要有好的呈現方式,英雄的形象和品格會得到讀者和觀眾的廣泛認同。徐剛談到,《戰狼2》的主人公和國家、民族牢牢聯系在一起,沒有一絲懷疑。我們現在的純文學大多處理的是國家內部的問題,缺乏大的視野從國與國之間關系的角度來塑造一個超凡的英雄。張倩認為,英雄形象是民族的精神象征,我們需要冷鋒這樣的英雄來展望中國夢。否認英雄就是不承認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和平安定來自犧牲和奉獻,在實現中國夢的今天,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坐標。
郭艷談到,現在文學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很多是傳統人格,這個傳統人格我們當下怎么繼承、怎么超越,在傳統人格基礎上如何形成現代人格,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王敏談到,對于中國一體多元的文化來講,英雄敘事是非常重要的敘事策略,文藝作品的英雄敘事作為調和不同社群的媒介而存在,可以促進融合。英雄敘事塑造的英雄品格有助于寄托民族理想,實現民族認同。
張麗軍梳理了英雄敘事的文學史脈絡并認為,今天重建英雄敘事,需要“70后”作家建立自己的精神高地。我們要書寫平凡而堅韌的人民大眾,他們是可敬的英雄。我們要有大視野、大格局,深入民族歷史,深入當下現實生活去塑造我們的英雄形象。
在討論中,大家表示,現在需要重建英雄敘事,這是中國文學在飽經滄桑之后的理性認知,也是在面向未來征途之時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