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2018年第三屆華語詩歌春晚在北京大學舉行
更新時間:2018-03-05 來源:中詩網 陳瓊、任美玲
2018年3月2日晚,時值元宵佳節,以“我們的家園”為主題的2018年第三屆華語詩歌春晚,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舉行。任洪淵、趙振江、吳思敬、張檸、張清華、柳袁照、高興、樹才、譚五昌、黃亞洲、陸健、楊克、周慶榮、祁人、呂約、楊四平、章燕、高秀芹、瀟瀟、崔志剛、杜杜、楊志學、金石開、王霆章、王舒漫、梅爾、陳進、柴金龍、冰峰、周占林、唐成茂、楊廷成、花語、張春華、陳泰灸、陳紅、閻雨、楊海蒂、曹誰、褚紅玲、喬漢民、任公偉、王一雄、查曙明、楊子鈺、王威、王愛紅、王吉勇、陳相國、白心、袁翔、胡勇、溫慧明、一米陽光、金笛、段春梅、阿B、若離、劉雅閣、王博生、王霽、王慧、馬文秀、曹軼、阿琪阿鈺、夏露、若水、大可、馮朝軍、馮章、鄒宴、張脈峰、戴三星、康橋、王永江、李想、秦士紅、魏志峰、徐萌芽、舒喆、李貴成、吳迪、鄧劍英、路人甲、吳紅斌、許長發、石慧珍、常江、娜仁朵蘭、牟愛松、詩心、肖茶仙、香菲子、胡建文等來自北京及外省的百余位詩人、評論家,以及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首都高校師生代表與社會各界代表2000余名觀眾到場觀看了詩歌晚會。
晚會分為第一篇章:《在寒冷的臘月的夜里》(1917-1967)與第二篇章:《重建家園》(1967-2017),從家園變遷的角度梳理與回顧了百年新詩的非凡歷程。虹云、劉紀宏、雅坤、杜寧林、戴萱、張宏、田歌、張松松、胡樂民等知名朗誦表演藝術家,以及李軍、柏荷、吳斐兒、藍帆、若丹、陳伊韻、清山 、阿桐、子蓮 、郭春華、吉娜 、劉慧芬、高瑀澤、杜雨桐 、路春蘭、程燕、郭延芬等專業朗誦人員,用專業的技巧與真摯的情感,生動的演繹了劉半農、臧克家、艾青、穆旦、辛笛、紀弦、彭邦楨、食指、吉狄馬加、海子、葉延濱、高凱、梅爾、周慶榮、李少君、龔學敏、駱英、黃亞洲、呂約、崔志剛、西川、王家新、遠岸等中國現當代知名詩人的家園主題的精品力作,瀟瀟則用詩人本色的嗓音朗誦了自己思念四川家鄉的精短詩作 ,朗誦者們風格多彩、聲情并茂的精彩朗誦,舞臺畫面與背景音樂的美妙搭配,帶給2000余名觀眾以極大的審美享受,現場座無虛席,人們靜靜聆聽,沉浸在詩歌藝術的美妙世界里。其中,朗誦藝術家虹云投入全部身心地深情地朗誦著名詩人食指的代表作《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引起了觀眾們強烈的共鳴,現場掌聲雷動。
晚會的第三篇章,是簡短而隆重的詩歌頒獎環節,它將本次北京大學元宵詩會帶入高潮階段。首先,由華語詩歌春晚發起人、組委會主任譚五昌先生宣布“百年新詩人物”稱號獲得者名單。譚五昌向現場觀眾簡單交代了評選“百年新詩人物”的過程與有關情況。2017年下半年,譚五昌萌生了評選“百年新詩人物”的想法,在征得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同事、著名評論家張檸認同之后,譚五昌聯合羅振亞、何言宏、莊偉杰、李少君、楊四平等國內七位知名批評家,經過幾個月嚴肅、認真的評選,這七位批評家從百年以來的眾多優秀詩人、詩評家與翻譯家中,遴選出一百位優秀與杰出的詩壇人士入選“百年新詩人物”的榮譽榜單,以突顯他們在百年新詩發展史上各自的獨特貢獻與應有的文學史地位。最終,根據張檸、羅振亞、何言宏、莊偉杰、李少君、楊四平、譚五昌七位批評家集體性的投票結果,評選出百位百年新詩人物,現依據入選者的出生年月順序,將“百年新詩人物”名單公布如下:
●胡 適【1891—1962】
●郭沫若【1892—1978】
●徐志摩【1897—1931】
●聞一多【1899—1946】
●李金發【1900—1976】
●冰 心【1900—1999】
●廢 名【1901—1967】
●汪靜之【1902—1997】
●戴望舒【1905—1950】
●馮 至【1905—1993】
●臧克家【1905—2004】
●艾 青【1910—1996】
●卞之琳【1910—2000】
●何其芳【1912—1977】
●辛 笛【1912—2004】
●紀 弦(臺灣)【1913—2013】
●穆 旦【1918—1977】
●蔡其矯【1918—2007】
●郭小川【1919—1976】
●鄭 敏【1920— 】
●彭燕郊【1920—2008】
●周夢蝶(臺灣)【1920—2014】
●曾 卓【1922— 2002 】
●綠 原【1922—2009】
●聞 捷【1923—1971】
●牛 漢【1923—2013】
●屠 岸【1923— 2017 】
●賀敬之【1924—】
●李 瑛【1926— 】
●公 劉【1927—2003】
●余光中(臺灣)【1928— 2017 】
●洛 夫(臺灣)【1928— 】
●羅 門(臺灣)【1928—2017】
●商 禽(臺灣)【1930—2010】
●流沙河【1931— 】
●痖 弦(臺灣)【1932— 】
●謝 冕【1932— 】
●鄭愁予(臺灣)【1933— 】
●邵燕祥【1933— 】
●昌 耀【1936—2000】
●孫紹振 【1936— 】
●任洪淵【1937— 】
●吳思敬 【1942— 】
●席慕蓉(臺灣)【1943— 】
●周 濤【1946— 】
●傅天琳【1946— 】
●韓作榮【1947— 2013 】
●食 指【1948— 】
●葉延濱【1948— 】
●北 島【1949— 】
●江 河【1949— 】
●林 莽【1949— 】
●徐敬亞【1949— 】
●陳仲義【1949— 】
●芒 克【1950— 】
●多 多【1951— 】
●舒 婷【1952— 】
●梁小斌【1954— 】
●嚴 力【1954— 】
●于 堅【1954— 】
●唐曉渡【1954— 】
●翟永明【1955— 】
●王小妮【1955— 】
●梁 平【1955— 】
●顧 城【1956—1993】
●燎 原【1956— 】
●柏 樺【1956— 】
●夏 宇(臺灣)【1956— 】
●歐陽江河【1956— 】
●車延高【1956— 】
●陸健【1956— 】
●王家新【1957— 】
●楊 克【1957— 】
●大 解【1957— 】
●陳 超【1958—2014 】
●駱一禾【1961—1989】
●吉狄馬加【1961— 】
●韓 東【1961— 】
●陳東東【1961— 】
●張 棗【1962—2010】
●姚 風(澳門)【1962— 】
●西 川【1963— 】
●李亞偉【1963— 】
●瀟 瀟【1963— 】
●梁曉明【1963— 】
●張清華【1963— 】
●黃燦然(香港)【1963— 】
●周慶榮【1963— 】
●高 興【1963— 】
●海 子【1964—1989】
●臧 棣【1964— 】
●潘 維【1964— 】
●田 禾【1964— 】
●樹 才【1965— 】
●伊 沙【1966— 】
●侯 馬【1967— 】
●陳先發【1967— 】
●藍 藍【1967— 】
●呂 約【1972— 】
●鄭小瓊【1980— 】
隨后,華語詩歌春晚組委會名譽主任、著名批評家張檸,北京大學教授、著名詩歌翻譯家趙振江,北大培文教育集團總校長、著名教育家柳袁照先生作為頒獎嘉賓,上臺給屠岸(屠岸女兒章燕教授代領)、賀敬之(賀敬之弟子代領)、任洪淵、吳思敬、陸健、瀟瀟、張清華、周慶榮、高興、樹才、楊克、呂約等到場的著名詩人、詩評家、翻譯家頒發獎杯。
祁人、梅爾、王霆章、冰峰、崔志剛、楊廷成這六位來自北京、江蘇、上海、青海等地區的詩人分別被授予“新世紀詩歌特別貢獻獎”。雖然他們的社會職業、身份各不相同,但他們懷著對詩歌藝術的純粹熱愛與對詩歌事業的巨大熱忱,長期對本地區及全國性的詩歌活動傾力支持,無私奉獻,為新世紀中國新詩的發展與傳播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
晚會結束后,“新世紀詩歌特別貢獻獎”獲得者、詩人王霆章激動的表示:“從1982年寫詩到現在,30多年了。期間工作生活發生了很多變化,起起伏伏,但對詩歌的熱愛從未改變。感謝第三屆華語詩歌春晚給了我這個機會,能為中國詩歌盡綿薄之力,我的內心是充滿歡喜的,因為喜歡,所以歡喜。我一直認為,中國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中國詩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詩歌。今天,我們的國家正在邁向新時代,我們的民族正在邁向新時代,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中國詩歌也必將迎來光燦爛輝煌的新時代”。
“我們的家園”——2018年第三屆華語詩歌春晚,由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指導,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國際漢語詩歌協會聯合主辦,北大培文、中國詩歌萬里行組委會、《詩潮》雜志社、《澳門月刊》、全國高校贛協總會、北京大學贛文化交流學會、北京師范大學白鹿洞書院文化學會、北京鴻坤盛源貿易有限公司、作家網、中詩網、樂視等單位協辦,并由北京海淀作家協會具體承辦。樂視、愛奇藝現場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