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第十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文學類)獲獎作品推介(三):《世界的右邊》
更新時間:2018-06-11 來源:廣東文壇
●作者簡介
唐不遇,1980年生于廣東揭西農村,客家人。2002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現居珠海。著有詩集《魔鬼的美德》、《世界的右邊》等。作品收入《中國新詩百年大典》等多種選本。曾獲柔剛詩歌獎新人獎、“詩建設”詩歌獎新銳獎、蘇曼殊文學獎、中國赤子詩人獎、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等獎項。
《世界的右邊》是唐不遇繼《魔鬼的美德》(2005)之后公開出版的第二本詩集,全書共分六輯《月亮》《妻子》《香氣》《悠悠》《骨笛》《墓國》,收入唐不遇從2005至2013年創作的91首詩作。其中創作于2013年的短詩《第一祈禱詞》流傳甚廣。
●名家點評
“世界”這個詞,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有時給人一種摸不著邊際的感覺;但實際上,我們就在“世界”之中。“世界”有左右之分嗎?你靜觀時,沒有;當你一行走,左右就分出來了。《世界的右邊》作為詩集的名字,也許正表明詩人看“世界”的一種態度:他把“世界之大”睿智地描述為“世界之小”。詩集中的每一首詩都是小的,但都簡捷地“言及”世界之大。唐不遇無疑是八零后一代詩人中的佼佼者,讓我讀到了他在表達“個體”和“世界”之間微妙關系時,出色的生命感覺力和語言表達力。他的詩,既有生活的現場氛圍感,又有從描述層面突然飛升的精神高度。
?——詩人、翻譯家樹才
唐不遇的詩里有浪漫主義的壯懷激烈,有象征主義的言說氣象,有現代主義的形式意味。與大多數同齡人口語的譏誚和饒舌的修辭不同,在這種充滿悖論與沖突的后現代語境里,他將一種“集大成”式的綜合與變異有效地整合進自己的創作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唐不遇的詩里有一種超越其個人境遇的歷史感,這種被強烈賦予的道德情懷和詩學視野,使他的創作顯得莊嚴而沉重。
?——詩人朵漁
●精華選讀
我尋找一切貌似鳥的東西
我尋找著一切貌似鳥的東西:
小小的腦袋,尖而彎的長嘴,
一雙帶有利爪的細腳,優美的
雙翅。
一切貌似鳥的東西齊聲哀鳴。
我尋找著一切貌似人的東西:
站著走來走去,手中握著什么,
竊竊私語,嘀咕著森林聽不懂的
語言。
一切貌似人的東西步上高樓。
2005.8
鳥
宇宙是一塊巨大的巖石,
它有時發藍,有時變暗:
當暗的一面形成夢境,
我就直挺挺躺下,變得透明。
我夢見一個男人在巖石的
陰道口張望。一只鳥
停在我身上,我從它身上迅疾
飛出。
我又飛進另一只鳥的身體,
在孤獨的巖石中飛行。
2005.11
爺爺的恐懼
你老了。在電話里
你談到村里某某又過世了,
最后,你還會加一句:你認識么?
不,我不再認識他們。
十年前停止種植的莊稼
繼續在你的靈魂里生長,
吸取著你的水分和養料。
但是,將不會有收割的喜悅。
谷倉里只剩下空氣。我記起
前年,你站在麻雀飛落的樹下,
某個人問起你的年齡,
你的回答突然撐開那棵樹的
陰影。
你的臉在我眼前閃現,越來越
干旱,裂縫似乎逼近
地下更深的地方。我擔心
一場雨沖毀而不是拯救你。
一股沙沙響的風吹來,
黑暗中冰涼的雨滴
落在你無法把握的衰老的肉
體上,
落在我無法把握的成熟的肉
體上。
2006.8
柔軟的火車
星星,那些攪拌機里的碎石,
裹著深灰色的水泥,
被用來建造一座新的房子。
從天窗漏下的光
照著屋子里緩慢環行的火車:
今夜,所有穿越黑暗而來的
出生者
都是你嶄新的車廂
裝滿了哭聲。
2010.6
遺作
許多黑色的螞蟻抬著
一只蜜蜂的尸體,
就像密密麻麻的詞語抬著
一個發亮的名字:
如此驚人的遺作
震撼著我的眼睛。
2012
第一祈禱詞
世界上有無數的禱詞,都不如
我四歲女兒的禱詞,
那么無私,善良,
她跪下,對那在煙霧繚繞中
微閉著雙眼的觀世音說:
菩薩,祝你身體健康。
2013.1.29
約會
你覺得孤獨,無所事事,
想知道墓碑上刻了些什么。
哦,那只不過是一張便條,
上面寫著:我等你。
即使死后也得有耐心
等待一個姍姍來遲的人。
2013.4.6
寫作
當鯨魚寫完最后一個字
浮出海面,如釋重負地
噴出一串長長的水柱,
把蝦蟹們噴向空中,
連大海也松了一口氣。
但是這些詞語注定不會
平靜,將被寒冷的聲音包圍,
變成深邃的藍色。
當鯨魚沉下去,甚至波浪
有了自我涂改的沖動。
20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