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自定義類別 > 七八九新軍突起 | 魏微 > 創作談
馮牧文學獎獲獎感言
更新時間:2018-06-13 作者:魏微
非常意外能夠獲得馮牧文學獎,首先我要感謝評委的好意,在我沉默寡言那么些年之后,還能授予我這樣一個重要的獎項。我是不久前才知道,馮牧文學獎是授給青年作家的,可能法定年齡上,我今年是作為青年作家的最后一年,那么這個獎對我來說,就有點送行的意思,是安慰,也是告別,意思是說,再見了,希望你一路走好。
在準備這篇發言稿的時候,我順便回顧了一下自己的寫作,1997年在《小說界》發表作品,距今已經二十年了。可能在座中有一些是我的同齡人,可能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搞不清這二十年我們是怎么過來的,好像每走一步都很清楚,但是籠統地回頭看,就會有一種云山霧罩的感覺,心靈、耳目像是被什么東西堵住了,懵懵懂懂看不清自己的來路。我常常有一種感覺,就覺得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從細處看都是很清晰的,呈現了一種具體的、類似現實一樣的存在,但一旦從整體上來把握,就會顯得很抽象,有一種魔幻感。總體上說,我認為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場“魔幻現實”,細部是真實的,整體上顯得很魔幻。
我有時候看到人的衰老,就是二十年前他是什么樣子,現在又是什么樣子,就是僅僅是面容的改變,我也會感到很驚奇,很難過。我想這是因為時間,我對于時間的敏感可能是與生俱來的,雖然我每天都在浪費時間,有時我想,時間也是很迷人的,它籠罩萬物,改變萬物,它構成了我們人生的所有困擾,就是那種線性的存在,使我們完成了生老病死。可能像這樣迷人的、不可解的存在,我們只能用來浪費,一邊浪費,一邊體悟。
遺憾的是,我并不是一開始就意識這一點的,我年輕時在寫作上,大體上是清楚有力的,也有說是溫綿無力的,無論如何,那時我的眼睛是向前看的,偶爾回頭看,看到的從前也是片斷式的,我認為片斷式的寫作并不難,難的是,等我到了四十歲左右,我突然生出一種本能,也許是欲望,愿意從總體上去把握一些事物,好像那時,我的視野突然打開了,能看到更遠的地方,能感到那種整體性,當我試著去描述這種整體性時,我發現自己還不具備那樣的能力。我是后來才知道,我這是進入中年了。
中年人的狀態并不是懶散、疲沓,而是進入更廣大的時空后,隨著肉身沉重,很無奈的,帶來了心胸開闊,視野開朗,伴隨著這種開朗的,是人置身于復雜事物里,面對人生、人世、命運時的那種左右搖擺,猶豫不定,一切都是混沌的,是看到細部就沒有整體,展望遠方就沒有細節,是軟弱,無力,一聲長嘆,是那種蒼茫感。
多年來,我竭盡所能要把這種蒼茫感植入我的文字,但太硬了,我并不滿意。我想我還沒有找到恰當的表達方式,就是那種水到渠成的,是從我的生命里、胸腔間自由呼出的氣息,通過我的手指,變成的那種自由自在的文字。我認為我一直在努力,雖然我看上去沉默不語,——順便說一句,我從不認為沉默是值得贊許的,在任何時代,沉默都是有風險的,是要付出代價的,尤其在我們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每個人都在試圖發出聲音,在刷存在感,生怕被人忘記,由此帶來的一個荒謬的事實是,所有人都在被他人忘記,弄出再大的聲響,哪怕再大的悲劇,不消一兩天也會被淹沒,被忘記,被娛樂。大體而言,我們這個時代,是每個人都在發聲,事實上是沒有聲音的;每個人都在刷存在感,事實上沒有人存在過。就這一點而言,我認為沉默至少是可貴的,因為它沒有制造噪音,雖然它同時也是一種病,一種很可怕的,很執拗的,大浪淘沙之下不懼怕被淹沒,事實上最終也還是會被淹沒的一種病。
再次感謝評委的好意,我很慚愧,這些年我寫得太少,得到的太多。并不是因為懶惰,也許說到底還是懶惰;我今天說出來的不是我想說的,我真正想說的一下子無從說起;無論如何,我會一直努力。再次感謝,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