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自定義類別 > 七八九新軍突起 | 魏微 > 選讀
2008年:閱讀的狂歡
更新時間:2018-06-13 作者:魏微
《米沃什詞典》:這是我近來讀到的最好的文字,米沃什冷靜,縝密,堅定,傲慢,他本該如此,上天眷顧他,賦予他品格、經歷和才能。他身處人群,審視萬物,有一雙雕刻刀的眼睛,那是站在高處的、睥睨的、充滿體恤的、偶爾也刻薄的。我想他說話時一定語速緩慢,目光平靜;他也許常出去散步,拄著拐杖,在清晨的小樹林里,清濕的風掠過他的面容,使得他整個人越發少了煙火氣,不像在人間。若是出席某個宴會,他一定是坐在角落里默默無聞的一個——他不想引人注目;遇見老熟人,他該不會大踏步地上前打招呼,這與其說是驕傲,勿寧說是靦腆。和他面對面坐著,即便一言不發,他身上強大的精神磁場也會吸引你,使你變小,變弱,雖然他無意于此。我喜讀他的文字,平靜的,低溫的,類似于博爾赫斯的腔調,帶有一種從容透徹的老人腔。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2008年我突然想東施效顰,以詞典的方式來結構一個長篇小說,這念頭雖愚蠢,但打消它卻費了我不少時間。我念念不忘米氏筆下的許多小人物,那個叫唯爾諾的小城,他的波蘭,美國,被占領期的巴黎……其實我喜歡的是這一切的背后,隱隱站著的時代,整個二十世紀動蕩風云,人心的倉惶變異。
《九故事》:此書十五年前讀過,因為吃力,放下了。十年后再讀,喜歡得不忍釋手,把它供在床頭,時不時拿起來瞄上兩頁。較之《麥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的這個短篇集,明顯是對讀者設了門檻的,他花了幾十年時間來寫這十幾萬字,想必定是機關算盡,摳得厲害。不妨說他把自己寫死掉了。試想這樣的寫作,這樣的作家,當然有資格挑選讀者,對他們提出要求:閱讀必須經過訓練。我覺得奇怪,《麥田》和《九故事》是兩本南轅北轍的書,《麥田》人見人愛,《九故事》清高孤傲,一個作家不可能達到的兩極,塞林格做到了。
《紅樓夢》:永遠的床頭書,無從說起,只能沉默。我曾做過比較,把《三國》《水滸》《紅樓》放在一塊看,看來看去,以為《水滸》最次,是街頭說書人的讀本,腔調滑順,對讀者過于討好遷就,這直接帶來了兩個后果:人物形象的鮮活生動,人物性格的簡單粗陋。《三國》則復雜得多,氣勢宏偉,人物眾多,頭緒繁雜,千絲萬縷卻一縷縷理得很清楚,而且渾然天成,這得益于它的結構,羅貫中是個天才小說家,什么都具備了,寫人物,寫性格,寫場面,細節能力,情節的剪裁……太了起了!只是他心胸有點問題,看人待事泛道德化,而且任加褒貶,較之曹雪芹差了一大截。
《光榮與夢想》:美國的一部斷代史(1932—1972),其精彩、生動、龐雜,沒有哪一本小說能與之抗衡。這是一段充滿奇趣的閱讀旅程,落花繽紛,紛至沓來——“對于那些經歷過這多災多難四十年的美國人來說,此書可謂無價之寶”,我沒有經過那四十年,而且是中國人,可照樣視它為“無價之寶”。此書是再版,2006年海南出版社出版;1979年商務印書館曾出過刪節版,聽說迷倒過一代青年,且看多年以后,其中一位是怎樣說的:“27年前,我讀到一部奇書,書寫得好,自不待言;但譯文之精彩,更在今天已成絕響。它如此打動我,以至于我經常在屋子里大聲朗讀。”我沒有在屋子里大聲朗讀,——只是有時會抬起頭來,面帶微笑,看著想像中的自己突然一躍而起,激動得在空中翻了個跟頭。
《人,歲月,生活》:一本波瀾壯闊的書,魅力四射,令人傾倒。此書與《光榮與夢想》互文閱讀,使我度過了一個妙不可言的夏天。愛倫堡的經歷不多說了,他雖以作家名世,一生最大的成就卻不在文學作品,而是晚年寫的這本洋洋百萬字的回憶錄——被視作“歐洲的文藝史詩,影響了一代知識分子的成長”——此書一出,整個世界為之震動,先是在蘇聯,后來在西方,再后來傳至中國:七十年代末作為內參供高層閱讀,散落民間后又被圈內人士“非法”傳閱……一石激起千層浪;三十年后,我讀到的是海南出版社的全譯本(又是海南社!),再次感受到了那股風浪,被裹挾,被擊倒,仿佛身處六七十年前的歐洲街頭,在巴黎,在柏林,在莫斯科;在某個日色散盡的黃昏,天有點冷,落葉紛紛下,路人神色匆匆,他們一邊裹緊衣衫,一邊大踏步地往前走——不敢抬頭,不敢呼吸——口腔里已吹進來一兩粒時代的小沙塵,狂風暴雨即將來臨……可是在這惶恐的、末日似的氛圍里,身邊突然擦肩而過一個女人——年輕的,貌美的,穿灰色大氅,戴貝雷帽——在那一瞬間,整個人愉快得幾乎傻掉,回頭,轉身,面帶微笑,隔了老遠還不忘向她吹一聲長長的唿哨……愛倫堡并沒有分明這樣寫,然而他的文字卻總使人想起這些,生動,微妙,能把人看得神魂顛倒。
《偉大作曲家的生活》:閱讀史上一場狂歡。從當當網上偶得的,篇篇華章,拿起來就放不下。此書是傳記,關涉到許多著名的音樂天才,我喜歡對于他們性格的真實描繪——剝了他們的衣裳,使他們恢復了人形;而且言語機智,使人捧腹,類似于《南方都市報》的文藝年鑒,有點專業,有點娛樂,有點人文,有點嘲諷;南都的文藝年鑒做得很精彩:被點將的人也許會惱火,但是讀者卻享福了,微笑,會意;有時讀著讀著——我想像某些男士——高興得一拍大腿站起來,在屋子里走上幾圈,不停地嚷著“他媽的,他媽的”!此書也有這樣的閱讀效果,而且文采斐然,入木三分,令人叫絕。
《我的青年時代》:又一本音樂傳記。作者魯賓斯坦,音樂史上三個著名的魯賓斯坦中彈鋼琴的那一個:一個猶太小孩,生于波蘭,兩歲展示音樂才華,七歲拜師學藝,從此遠離父母,只身一人在歐洲游蕩,其間歷盡艱辛,妙趣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