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biāo)題

標(biāo)題
內(nèi)容
趙南成:從唐宋詩詞看蓮子詩的動靜整合之美
更新時間:2018-11-20 來源:廣東作家網(wǎng)
有機會拜讀了廣東女詩人蓮子(楊蓮英)新出版的《寂靜的村莊》詩集,她的詩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吸引我不由自主地讀下去,細(xì)看了她的一百多首詩作,發(fā)現(xiàn)她的詩歌動靜結(jié)合得好,在從動到靜和從靜到動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美麗婉約、情意綿錦的詩意,她的詩就像她的人一樣美麗、秀雅。但發(fā)現(xiàn)她的詩不僅有這些麗質(zhì),我與她有三年多交往,覺得她決不是一個弱女子,在她柔媚的言談中藏著一種尖銳和決斷,在她柔情似水的詩句中,似乎閃耀著雷電和火光。
一、兩首動靜逆向的月亮詩
在蓮子詩集中,有兩首排在一起的寫月亮的詩,這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雖同為月亮,但美學(xué)結(jié)構(gòu)卻是相反的,給人的感覺也截然不同,前一首溫暖,后一首冷酷。
月亮
初夜的月
與你不期而遇
你高冷、炫酷地懸掛在半空
兩萬四千多個日夜
盼來了你最親
最近的愛撫
大而亮的月兒
你是我的眼
滿載著歲月滄桑
亦承載著對美好的期許……
偷月
無意間
我盜走了月亮
直到嫦娥懷抱玉兔花容失色
在門外瘋狂地敲門
我還喝著咖啡
聽著音樂
在陽臺一角
用湯匙切割彎彎的月牙兒
第一首從動而靜,給人越來越遠(yuǎn)的感覺,這是真正的“詩與遠(yuǎn)方”。第一節(jié)人與月的“不期而遇”是一個對比,月亮的“高冷、炫酷”,盼來了“最親最近的愛撫”,動的過程是由冷酷而溫柔;到第二節(jié)!月兒成為我的眼,天人合一,融合了過去的滄桑和未來的美好期許,寧靜而優(yōu)美。
第二首是盜月,因為是“無意間”,所以是一個靜的環(huán)境,偷盜也是在悄悄地進行,非靜不可。但到了第三句,就開始劇烈地動了起來,門外嫦娥的瘋狂和門內(nèi)我“喝著咖啡”的優(yōu)閑形成對比,到最后“用湯匙切割月牙兒”就從優(yōu)閑變?yōu)楸┝Γ瑒拥糜悬c殘忍了,這種由靜而動也是天人的關(guān)系,但是“切割”,聽以不是“天人合一”,而是“人月分離”,是流血的動。
我覺得第二首的結(jié)尾有點觸目驚心之感,在蓮子的詩集中,不時有類似的結(jié)尾。如“看自己心路的崎嶇靈魂掙扎和燃燒的欲望歲月無痕卻將生活咬得遍體鱗傷”《夜游》;“有時候真想清除記憶的碎片然后藏好經(jīng)年做個絕情的人”《無題》;“我聽到了翅膀拍打云彩的聲音聽見一群鳥兒的啼叫我走進了天空差點兒被云端里的卡車撞上”《手機用戶》。這種驚心動魄把詩歌推向了極限,尤其在結(jié)尾采用這種言語方式,使人感到了沖擊力,加深了人們對前文純美婉約的印象,又余音繚繞,充盈了言外之意和言外之美。顧隨大師說:“詩人對人生極富同情心,而另一方面又極冷酷、殘忍,能言人之所不能言,欣賞人之所不能欣賞,須于二者(同情與冷酷)得一調(diào)和。極不能調(diào)和的東西得到調(diào)和便是最大成功、最高藝術(shù)境界。”可見,蓮子是“調(diào)和”的高手,具有較高的詩歌造詣和敏銳的詩的悟性。
二、由此想到兩首寫愛之分離的結(jié)構(gòu)相反的古詩詞
同一題材而相反逆向的結(jié)構(gòu),從而產(chǎn)生冷酷和溫柔的異動,在唐宋詩詞中有不少例子。其中成為經(jīng)典的有宋朝秦觀的《鵲橋仙》和唐朝韓偓的《別緒》,前一首是從動到靜: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詞的上片寫得是夜空美景,這本來是靜的內(nèi)容,但秦觀卻賦予動的元素,纖云弄巧之“弄”,飛星傳恨之“傳”,使纖薄的云和閃爍的星充滿動感,動詞后面一個“巧”,形容云之絢麗起伏而產(chǎn)生變幻之美;同時,“巧"字還包含了民俗之美,七夕是古代的情人節(jié),因為是織女的佳期,民間風(fēng)俗于當(dāng)晚陳瓜果于庭前,年輕女子則要拜新月,在月下穿針引線,以乞得未來幸福與心靈手巧,稱之為心靈手巧,既寫云彩的千柔多姿,也寫女子的心靈手巧,采用“相關(guān)”的修辭,使首句之動含有豐富內(nèi)涵,有先聲奪人的氣勢。第二句動詞“傳恨”之“恨
”,則用了擬人手法,把流星看作愛的使者,暗指飛星所“傳"的是牛郎織女離別之苦,于是,黑暗深遠(yuǎn)之幽靜涌動著離愁別恨,緊接著“暗度”迢迢銀漢,愈加動起來,成為風(fēng)云萬里之動。秋于五行屬金,后兩句寫金風(fēng)玉露交織成一幅動人的秋夜畫面,金色亮麗之風(fēng)、溫暖晶瑩之玉“一相逢”,便具有金的質(zhì)感和玉的純潔,注意這個“一”字,加強了動的(相逢)的氣勢和效果,形成了艷麗、溫柔之動,把牛郎織女的“鵲橋會"推到了“勝卻人間無數(shù)”的美之極致。上片依次寫了靜中之動、長距離之動到夫妻一年一度難得相會美好之動,這種動感的加劇,升華了詩意,使廣闊深遠(yuǎn)的銀河星系與情人相會時悲喜交集之動相呼應(yīng),天之動深化心之動,心之動充盈天之動,使浩瀚星河也脈脈含情,情景交融,營造出冰清玉潔而婉約溫柔、脈脈情深的意境。
上片從云星之動而擴大至人間無數(shù)之動,天地之動、天人之動、點面之動(從牛郎織女相會而到七夕情人節(jié))、昔今之動,直到“無數(shù)”之動,動到極致,于是轉(zhuǎn)到下片,做到了周敦頤所講:“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頭兩句寫水、寫夢(柔情似水、佳期如夢),水、夢乃陰性的東西,于是,上片之“動極”開始“靜”下來了,“靜而生陰”,產(chǎn)生了水夢般纏綿而柔軟的詩意,人稱秦觀詞“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政”,這兩句就是很好的例子。“忍顧鵲橋歸路”承接上兩句,感嘆七夕佳期來去匆匆,不堪回首,用反問句強化了“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纏綿陰柔之美,有不堪回首之意,出人意料的是未二句一轉(zhuǎn),“兩期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霧霧”,此處有條件地否定“鵲橋會”,分離便分離,只要情愛久長即可,從前文之動到結(jié)尾之靜,從形之相見深入到心之思念,最親密的關(guān)系是真心相愛,這是柔情如水的美,“靜而生陰”,這種陰柔之美,成為愛的警句,撫平了分離的傷口和思念的痛苦。
而韓偓的《別緒》卻是從靜到動的典型。這是一首五言詩,共十句,前四句寫別離后的狀態(tài)和心情:“別緒靜愔愔,牽愁暗入心,已回花渚棹,悔聽酒壚琴。”“愔愔”指安靜無聲,再加一個“靜”字,首句就寫分離后之靜,第二句走向內(nèi)心,愁“入心”,也是靜,三、四句有些動,寫他為了排解憂郁也曾找其他女子陪伴,但無作用,“悔聽酒壚琴”,這也是動中有靜,不如不聽琴。這是一個思前想后的過程,終于迸發(fā)出了斬釘截鐵、充滿力度的詩句(五、六、七、八句),“菊露凄羅幕,梨霜惻錦衾”,以霜露寄離別的恨,此恨因不知以后可否再見面,所以是撕心裂肺的,“菊露”句以菊花之堅貞寫露水,而一個“凄”字,連羅幕也悲傷起來,傷心之美;霜雪如梨花帶雨,連錦鍛床被也淚濕冰涼,冷得使人受不了。凄清絕望的環(huán)境反襯出這兩句誓言“此生終獨宿,到死誓相隨”,十個字充滿力度,“獨宿”連用兩個入聲,短促有力,濁得很,“到死誓相隨”,后面四個字是齒聲字,如同咬牙說出,向天地發(fā)誓。這使人想起了漢代的《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前面三句正面呼喊,后面連用五個比喻,也就是舉出五件出人意料的非常之事作為發(fā)警的前提,這種驚人的逆向想像,更加證實“乃敢與君絕”是根本不可能的,“我欲與君相知”的愛情宣誓在天崩地裂中更加堅定和牢固了。“此生終獨宿,到死誓相隨”也包括了這種內(nèi)涵,這種誓言般的愛情表白,驚天地,泣鬼神,達到了驚天動地的境界。關(guān)于詩歌中的動與美,往往有兩種不足:有力的,常常不夠美;美的,常常不夠有力。《別緒》中的這四句,如顧隨大師評價:“真有力,而真美,這樣成詩,真難得”。理想主義常常容易折斷,而此四句既一往情深,又一往無前,癡情,又勇毅,難得兩全。被魯迅譽為“中國最杰出抒情詩人”的馮至,其詩集《無花果》的卷首,也正是用這四句。
《別緒》中的最后四句,是前面誓言般的四句所形成的動之美的延伸:“月好知何計,歌闌嘆不靜。山巔更高處,憶上上頭吟。”但決心雖下,美麗的月色卻難以自處,于是唱起歌來,唱完又忍不住嘆息起來,因為回想起和心愛的她在高高的山上唱歌的情景。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對她的思念揮之不去,越來越深,“至死誓相隨”的引發(fā)的動蕩,更加擴大和延伸,這種催人淚下的純美之動,向著宇宙深處伸延,也同時走向心中最柔致的深處。此詩從靜到動的美感,因冷酷的決心和溫柔的思念的異動和融合,產(chǎn)生了一種令人難忘的、雄奇的乃至神奇的意境。
三、動而美的結(jié)尾往往出采
綜觀蓮子的兩首月亮和寫分離的兩首古詩詞,從動到靜的詩意往往是秀雅的優(yōu)美,有一種淡淡的憂傷或婉約,或者一種大寫意的美。如膾炙人口被譽為“七絕神品”的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二)》:“琵琶起舞弄新聲,總是關(guān)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前三句寫琵琶歌舞所引起的“邊愁"之動,從今到古,從家鄉(xiāng)到關(guān)山,牽動萬里,縱橫古今,起承轉(zhuǎn)合,第四句一合,一抬頭,仰望長空,“高高秋月照長城”,聽覺轉(zhuǎn)為視覺,靜了下來,只見長城盤旋在萬山叢中,蜿蜒千里,一直延伸遠(yuǎn)方,一輪秋月,是內(nèi)心愁動極致而產(chǎn)生一種空的感覺,一片蒼涼,既空曠,又寂寞,無比闊大,無比單調(diào),只有戌邊戰(zhàn)士才感覺到的滲和著雄渾、絕望、希望、悲涼、決斷的“空”。
這種從動到靜的佳句,當(dāng)然難得。但由靜到動,更難得,而產(chǎn)生的效果,更有震撼性。
蓮子詩中,在結(jié)尾處有不少由前文之靜帶起來的“動",如《小鎮(zhèn)》:“在街道轉(zhuǎn)彎處一輛三輪車搖擺晃晃往前趕然后路燈一下亮起來了”多么好,全首詩充滿溫暖、光明。又如《夜游》:“歲月無痕卻將歲月咬傷”,一靜一動,動得冷酷而驚心動魄。
蓮子詩中結(jié)尾處的動,如再能有哲理性,做到冷酷和溫柔結(jié)合而異動,就更好了。請看舒婷的《神女峰》:
神女峰 ??
在向你揮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誰的手突然收回
緊緊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當(dāng)人們四散離去,誰
還站在船尾
衣裙漫飛,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濤
高一聲
低一聲
美麗的夢留下美麗的憂傷
人間天上,代代相傳
但是,心
真能變成石頭嗎
為眺望遠(yuǎn)天的杳鶴
錯過無數(shù)次春江月明
沿著江岸
金光菊和女貞子的洪流
正煽動新的背叛
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
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場
結(jié)尾的兩句,懸崖“展覽”是冷酷無情的,在愛人肩頭“痛哭”是感人溫馨的,冷酷和溫柔的結(jié)合與異動,使詩在動中升華,以深刻的人性和對封建勢力的批判性而打動了成千上萬人的心。
《神女峰》的結(jié)尾表明:動而美,關(guān)鍵是異動,就是說矛盾的雙方換位而動,這樣就使詩具有深刻性。20l8年大暑之夜,我和詩人馬龍飛在星巴克談詩,他多次贊揚我的短詩《一種感覺》:
如神話中的吉祥鳥
可遇而不可相求
并非所有的人都能體驗
有人用一生的時間尋找
當(dāng)感覺如幸運的陽光
照亮你寂寞的心頭
就會有另一顆心向你靠近
直至完全融成戀曲一首
要用全副身心去彈奏
要用整個靈魂去感受
似春風(fēng)卻帶雷霆之力
如鮮花卻像磐石般永久
馬詩人說,最后兩句,每句都是兩種相反的意像,春風(fēng)和雷霆是柔剛對立的,但因為和風(fēng)細(xì)雨滲入心田,所以柔軟的力就變成了強大的雷霆之力,這就是異動,最后一句也是對立的,鮮花之嬌艷是短暫的,但這種溫柔之美給人強烈持久的印象,所以“像磐石般永久”。這樣的異動就整合出詩意,寫出了至美至善、身心融合的愛情。黑格爾說“表面的東西是最深刻的。”美國麥克利什、卡洛斯等詩人講,詩,不是觀念,詩也不是思想,詩就是在那里。有的詩評家指出詩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在我們和世界的關(guān)系中,詩造就了一種存在。《一種感覺》是完美愛情的存在,我未寫出來之前,甚至在一千年前,它就在那里了。蓮子的《偷月》,寫了失去美麗的痛苦,這種“切割”之痛,也是早就在那里了。如此類推,《神女峰》、《別緒》用動而美的詩句寫對愛的追求,也是異動中的生成性,用詩的能力把萬物間隱秘的能力揭示為一種視象,即“在那里”的美。這已經(jīng)契合哲學(xué)了,可見,動而美的出采之處,就是詩意的哲學(xué)化和哲學(xué)的詩意化的互動,或者叫異動。瞧,又異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