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葉清河 | 《一夜迷途》
更新時間:2019-01-25 來源:廣東作家網
短篇小說集《一夜迷途》 ?
作者:葉清河;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書號:ISBN 978-7-5126-6269-8;
出版時間:2018年4月;
清遠禾雀花文集/ 唐小桃主編;
中國版本圖書CIP數據核字(2018)第076056號;
短篇小說集《一夜迷途》簡介:本書收集了作者過去近十年發表的部分短篇小說。這些小說似乎并沒有統一的主題,它們更像是作者在這個人生階段里思考和寫作的見證。當中既有《一夜迷途》《城市與相對論》這樣帶上魔幻色彩的小說,也有《月婆賣豬》《大姐的嫁衣》等立于現實大地的小說,整個集子也就是在魔幻與現實之間的穿行。同時,這些小說,也是為一個個普通人生的立傳,小說中的人物,既被關在了各自人生的處境里,也在努力地映照出屬于自己的人生鏡像。閱讀這些小說,也可能在閱讀之外,只在身處,或在他處。
作者簡介:葉清河,1980年出生于廣東清遠。發表小說見《作品》《創作與評論》《廣州文藝》《都市》《野草》等,部分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轉載,入選《親愛的南方》《透視——都市小說精選》《首屆打工文學獎獲獎作品集》等文集。中國作協會員,廣東省文學院第五屆簽約作家。
靈魂密道的入口
——淺析葉清河短篇小說集《一夜迷途》
向明偉
清河是最近幾年崛起的清遠小說家。據我所知,他的小說已被廣東的《作品》等著名文學期刊以特輯的方式進行過重點推薦;同時,也有謝有順、馬忠、許澤平等評論家就其作品進行過比較全面深入的分析。一個寫作者要引起關注,要走出來,當然得有代表作,但是作品的數量也很關鍵。所謂量變催生質變,這個概念,在文學創作中也挺管用。就我閱讀清河小說的經驗,我覺得他最好的小說還是他的那些中篇。但是今天點評的是“禾雀花文集”,我就回歸正題,冒昧置喙,談點閱讀《一夜迷途》的感受。
事實上幾年前我就讀過《保安五段》這篇小說,最近重讀,依舊覺得親切,因為小說書寫的是工廠一個保安的故事,這是我熟悉的人群,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人群。在清河的小說里,我們可以重新發現他們內心的冷暖、疑慮和決斷。《保安五段》是一篇清河創作初期的小說,使用了典型的現實主義筆法,取材蕪雜,甚至略顯粗糙,但是也初步顯示了作者關切現實,洞察生活內部秘密的能力。
清河來自清遠的鄉村。一個現在扎根城市的80后小說家,書寫鄉土的人事變遷,似乎是他的宿命。鄉土是清河小說初期創作的重要場域。在他的鄉土小說中,《月婆賣豬》具有代表意義。在他的這類小說中,基本上都有一個父輩(長輩)的身影,他們或是小說的主角或是配角,他們的存在,成為小說觀照社會縱深的一種參照。他們是土著,是時代變遷的經見者,是映照“我輩”的一面鏡子。
在《德慶的遺言》中,作者干脆塑造了一個炸裂的父輩。為了換回兒子在城里供房的首付款,患有塵肺病的德慶選擇去水泥廠炸山的地方尋死。死是死了,但是他的兒子雷星最終放棄了索賠。這篇小說的基調悲愴,結尾來一反轉,打破了讀者的慣常閱讀思維,深化了小說的意旨。
在《我們是同一類動物》中,父輩成為“我”和大龍這種從農村來的大學生的一種重要鏡像?!案改钙此榔椿钭屛覀兩洗髮W,因為有了一張文憑,我們就比赤手空拳的父輩們多了點資本?!眱H此而已。作者在這篇小說里追索的,依舊是個人身份的認同、存在感和人生價值這些最本質的東西。
《春英》和《大姐的嫁衣》是兩篇可以放在一起閱讀的小說。春英是個外來媳婦,原來是東莞玩具廠的女工,嫁給四叔后,從城市來到鄉村,從春英變成四嬸,從對鄉村的不適應變得適應和難以離開,最后甚至在對城市生活的惶恐中精神失常。小說以一種較為極端的方式,再次探討了身份認同危機、鄉村人性壓抑和毀滅等灰色現實。在《大姐的嫁衣》中,大姐吃盡人間苦頭,最后卻死在了鄉村土醫生的手里。大姐的死,隱喻了異化的鄉村正在成為城市的合謀者,記憶力所有的田園牧歌已經土崩瓦解,當今的鄉村,已經不再是庇護的代名詞。
最后來說說《一夜迷途》這篇小說。它講了一個和小說敘述者“我”完全一樣的人,某一天突然闖進了“我”在城中村的租屋。兩個“我”從相互提防到惺惺相惜,喝酒聊天,心里不再憋悶得慌。最后連“我”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是別人走錯了路,還是“我”闖進了人家的房間……小說寫出了城市和人的隔膜、疏離和孤獨。有意思的是,它被放在了這本集子的最前邊。這一安排,似乎也昭示了作者在小說創作手法上的某種改變,既是告別,也是開始。
最近幾年,清河陸續創作出了《地下》《衣人》《餓》等中篇小說。這些小說,把《一夜迷途》中萌芽的想象力和荒誕感發揮到了極致。把這些中篇小說和《一夜迷途》這本小說集對照起來閱讀,不難發現,清河在小說創作手法上的一些延續和改變,既有所得也有失。本質上,也鮮活地反映了清河在小說寫作之路上的疑結、探索和成長。
回頭來看《一夜迷途》這本小說,閃爍在文字之間的清河的面孔是清晰的:質樸、熱血、深情、悲憫……顯然,清河絕對不滿足于此,所以也才有后來的那些中篇小說的改變。這種改變是必須的,固然有好的一方面,但也有值得警惕的地方。我曾經開玩笑說,當卡夫卡把一只甲殼蟲擺在路中,你就是趕一百頭大象來也無濟于事。對清河的部分中篇小說,有很多人喝彩,其實我倒覺得它們的模仿痕跡較重。在一定程度上,我覺得清河的部分中篇小說被某些經典小說的外殼給套路了。事實上,那些寫出經典的大師給普通讀者獻上的,確實是一道道閱讀上的盛宴,但是,他們給從事寫作的后輩,送上的往往是一面深淵。我覺得,每個寫作者面對大師,必須保持恰當的安全距離,必須抱有如臨淵的清醒和提防。
我提醒清河需要注意的問題,也是我這個業余小說寫作者要警惕的問題。找到屬于自己的敘述方式,這是每個作家的向往。在創作中面臨的各種問題,當然只能靠自己不斷地寫作才能修正和廓清,誰也幫不上忙。
?鑒于《一夜迷途》這本小說集中出現的城鄉題材,我還要說的是,當我們面臨一種俯拾即來的“公共題材”,我們該如何選材?如何獨辟蹊徑?如何避免小說的同質化和慣性創作?……這也是清河下一步要注意的問題。同時,我個人覺得清河的小說應該解放對小說主題的過度強調和求證,以更自由的書寫方式讓小說開枝散葉,讓小說在讀者那里恣意生長。
在這本書的后記里,清河說小說寫作是他探尋靈魂密道的最好方式。順著他的這句話講,我覺得擺在我們面前的這本《一夜迷途》,無疑是是他深入密道的第一級臺階。一切才剛剛開始。桑塔格說,所有寫作都是紀念。是的,這本小說集紀念的是清河的過去,也必將開啟他受人關注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