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何建明 | 災難中需要冷靜看待人性的善與惡
更新時間:2020-02-01 作者:何建明
作為經歷過“非典”并在抗非現(xiàn)場采訪兩個月的“疫情”親歷者,回顧當初,再看看眼下,我感覺事態(tài)的發(fā)展都在“正常”范圍之內——
比如:病毒感染的人數(shù)每天劇增。其實,對比當年來自廣東方面的人把“非典”傳到北京后,那些日子我們在北京各醫(yī)院所看到的情景,跟現(xiàn)在武漢所出現(xiàn)的情形基本一樣,最初的無序、混亂、謠言和市場搶購、全民性的恐慌,還有無邊無際的埋怨等等,一直到小湯山醫(yī)院等建起來之后才算慢慢穩(wěn)定。據(jù)我當時直接和間接所了解到的“內情”,當時有個重要的客觀原因是:“老天爺”也出手“幫了把”北京,因為到了五六月份氣溫開始不斷升高,那些懼怕高溫的病毒自然而然地開始“消亡”了——這一點我認為并不比“千軍萬馬”的搶救隊伍力量差多少,信不信由你。由此,我們可以作個假設:倘若這一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晚兩個月發(fā)作,那么它絕對不會像現(xiàn)在傳染得那么快、遏制它的發(fā)作顯得那么力不從心。當然我們不能“聽天由命”,但人類與瘟疫的斗爭,除了全民的共同努力,一定程度上也是需要時間上的耐心和運氣的。因此,鑒于此次疫情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當下我們更應在中央的統(tǒng)一指揮和部署下,積極配合防治疫情,切勿添亂。要理性地認識到:承受苦難,向來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精神支撐之一。
其二:缺物資、缺醫(yī)療人員和群眾如何防護的問題當時也是如此,只是上一次主要疫情在廣東和北京兩地,脈絡清晰,范圍可控,而此次疫情戰(zhàn)斗的艱巨之處在于,除了要迅速控制武漢和湖北的嚴重疫情外,更要遏制在全國范圍內的散點式蔓延。上一次我們可以動員全國的力量支援“廣東”、支援“北京”,這一次舉國之力除了盡力支援武漢和湖北外,各地還要做好“自身保護”,所以出現(xiàn)今天全國性的醫(yī)療人員和物資的緊張,且又是春節(jié)放假期間,勞力和運輸都成問題。因此醫(yī)療人員和物資的緊張還不僅在中國,甚至世界也跟著緊張起來。這是因為中國人口本來就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嘛!當你的物資和醫(yī)療資源一緊張,全世界能不一起跟著緊張嗎?
其三:人性之美與惡同時爆發(fā)。我在“非典”時期所看到的種種現(xiàn)象,各種善與惡,今天幾乎都在重演。以前我曾跟友人多次說過這樣的話:當時“非典”最恐慌和最緊張的時候,如果有人傳言說吃人肉、吃泥巴能防“非典”、能不死人的話,難防有人會瘋一般去找人肉吃、去啃泥巴了!至于當時打北京人、不讓北京人回家、滿世界憎恨和嫌棄北京人的事情,比比皆是,跟今天武漢人、湖北人所受到的“待遇”一模一樣。這就是人性的本能反應,這也是一個還沒有真正進入文明社會的民族最需要提升素質的重要方面。?
由此,面對今天的種種疫情現(xiàn)象,大家既要高度重視和防疫,同時也絕不要對一些現(xiàn)象反應過度敏感,更不要放大某些人性的優(yōu)劣,包括對善的和惡的。對人性善良光鮮的一面,我們也需要實事求是的宣揚,切勿再犯過度夸張;對一時、一事的不當,甚至是惡行,也不宜窮追猛打,要理性處理。誰能在生死面前不怒、不驚、不慌、不貪、不怕、不出差錯?對普通百姓,包括干部、領導、專家、醫(yī)生等人都應如此。那樣,才是我大中華民族的氣度和國家永存的筋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