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易文翔 王金芝 | 《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研究》
更新時間:2020-03-17 來源:廣東作家網
書名?/?《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研究》
作者 / 易文翔 ?王金芝
出版發行 / 南方日報出版社
版次 / 2019 年12月第1 版
定價 / 48.00 元
書號 / 978-7-5491-2099-4
上架建議 / 文化·文學理論
內容簡介:
《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研究》以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為研究對象,結合影視生態分析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熱潮形成的原因,梳理其發展歷程;以具體案例分析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的優勢和影響,論述網絡小說影視改編過程中商業性與藝術性的平衡處理;分析網絡小說影視劇改編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對網絡小說影視改編進行較為全面的綜合性研究。
作者簡介
易文翔,文學博士,廣東省文藝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電影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首屆簽約評論家。已出版《詩,在歷史中——論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學思聞道》《珠江文潮》(合作)等學術著作和文集。
王金芝,文學碩士,現供職于廣東省作家協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廣東網絡作家協會理事,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新媒體文藝研究。
大V推薦
《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研究》立足于中國網絡文學發展歷程,抓住網絡文學IP轉化及開發運營發展的一些重要節點,梳理并呈現了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現象和發展歷程及其規律特點,對相關問題亦作出重要探索,彌補了網絡文學和相關文化產業研究的空白。
——西籬(廣東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
此書對新世紀以來網絡小說影視改編這一熱點現象進行研究,用豐富詳實的資料呈現了歷史語境,用深入細致的分析揭示了改編策略,對經典個案進行了客觀公正的評價,對現實影響及將來趨勢作了精準的估量和預測。全書史論結合、點面結合,結構完整,行文流暢,見識精當,體現了作者駕馭歷史、把握現象的能力,也能增進讀者對網絡小說及影視改編的認識。
——劉衛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一時代有一時代之藝術。在影視藝術占據主導藝術形式的今天,網絡小說與影視藝術的強關聯引人矚目。網絡小說借影視藝術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影視藝術從網絡小說中汲取時代精神,而二者連接的關鍵環節“改編”也成了值得深入研究的熱點議題?!毒W絡小說影視改編研究》便針對當代中國文化語境中的這一現象從外部到內部、從過去到未來、由點到面進行了層層剖析,其中既不乏宏觀觀照和改編史梳理,亦有具體的案例分析和得失評判,為我們深入理解這一時代文化現象提供了全面的、恰逢其時的理論思考。
——王小英(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
完善的系統性結構是《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研究》的一大特色。作者首先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文化背景,然后闡述由小說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具體策略,并結合具體案例分析這一現象對網絡文學和影視的雙向意義及其影響;在此基礎上,又返回到現場中瞻望前景,提出了方向性建議。在研究體例上,從背景到方法,從現場實證到前景預測,從實踐意義到理論價值,對這一問題給予了整體性、系統性的分析、歸納和論述,也形成了完整的知識譜系,關注這一問題的讀者可以從中看到全景式的理論圖卷。
——桫欏(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網絡文藝委員會委員)
“圖像時代”蓬勃發展的當下,“網絡小說”和網絡寫手的出現,給眾多文藝青年提供了一個新的創作渠道,“視覺化”“互動式”的高黏合創作模式,與應運而生的相關大眾娛樂消費品的制作銷售模式令人津津樂道,正如《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研究》中所言,網絡小說與影視的“合謀”,既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也是消費時代藝術審美的新趨勢。然而路漫漫其修遠兮,如何笑得更美笑到最后,也是本書探討的意義所在。
網絡小說這個時尚與高科技并行的IP開創了影視產業化新紀元,它與影視改編之“觸電”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毒W絡小說影視改編研究》也是一個巨大IP,它敲開了我國理論界對于“網絡小說改編”這一文化現象研究的冰山一角,我深信,會有更多專家學者關注這個領域,“網絡小說改編”研究未來可期。
——楊婷(廣東省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這是一部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著作。作者的筆觸時而溫和,時而緊湊,時而寬容,時而犀利,旁求博考、文采斐然、洋洋灑灑,對問題剖析得入木三分、淋漓盡致,讀起來非常過癮。我認為,在網絡小說大肆被改編為影視劇的今天,所有的作者和影視從業者最好都補上這么一堂理論課,來指導自己的創作和出品,進而為讀者和觀眾呈現高質量的小說和影視作品,引領其閱讀和觀影品味。
——王曉娜(圖書編輯、書評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緒論
在文學的各種藝術形式中,較之詩歌、散文、話劇等,小說因其敘事性強而與影視創作的關系最為緊密,很多影視作品改編自小說。進入以視覺文化為中心的“圖像時代”后,小說影視改編愈發常見。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并日益普及,互聯網和電子傳媒系統改變了人類的生存與生活,包括文學藝術??萍及l展開啟了數字媒介時代,隨之興起的網絡小說改變了文學發展的整體格局。
1998年,一部名為《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的小說開始在網站上連載,迅速受到網友的追捧,在網絡上廣為流傳。這是互聯網上的第一部暢銷小說,也是網絡小說初期翹楚。它的成功引領和催生了大批網絡文學作品和網絡寫手,推動網絡文學走向興盛繁榮。小說的超高人氣吸引了影視界的投資,2000年,《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開網絡小說影視改編之先河。隨著中國網絡文學商業模式的逐漸成熟,影視從業者看到了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的巨大商業潛能,越來越多的熱門網絡小說被改編為電影或電視劇,網絡小說影視改編形成熱潮。中國現代文學館發布的《2012年中國文學發展狀況》報告中認為,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融合,形成20世紀80年代之后“文學改編影視的第二次浪潮”;2013年,以網絡小說為主體的IP熱潮掀起;2014年,IP電影集中爆發、網絡劇上線數量劇增;2015年,電視劇市場IP當道……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網絡小說對于影視創作產生的“源頭作用”已不容忽視:
在電影銀幕上,2010年,改編自艾米同名小說的《山楂樹之戀》取得1.6億元票房,刷新國內文藝片近十年的票房紀錄;2011年,根據網絡小說《小說,或是指南》改編的電影《失戀33天》成為當年華語影片票房黑馬;2012年,改編自網絡文學作品《網逝》的電影《搜索》,以1.8億元的票房再次刷新國產文藝片紀錄;2013年,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獲得口碑票房雙豐收,掀起青春題材影視創作熱潮;2016年,1998年首發于互聯網的小說《七月與安生》被搬上銀幕,榮獲諸多獎項……
通過這些作品可以看出網絡小說在電影工業體系中的一步步前進。而在電視屏幕上,從《步步驚心》到《甄嬛傳》,從《裸婚時代》到《歡樂頌》,從《花千骨》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收視熱潮不斷,根據網絡小說改編的網絡劇更是層出不窮,已然成為劇作生產的重要來源之一。
2014—2016年,影視公司搶購網絡小說的熱潮達到白熱化程度,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受眾間接消費網絡文學的重要方式。網絡小說與影視的“合謀”,既是商業模式的一種創新,也是消費時代藝術審美的一種新的趨勢。
2020年初,由廣電主管的《電視指南》一刊發布了一份名為“2019年網劇TOP50”的名單。有趣的是,在入圍該名單的50部網劇中,一半以上都是IP改編劇??梢哉f,在2019年網劇市場的激烈角逐中,IP改編劇占有絕對優勢。近年來,與IP改編相關的討論從未停歇。有人感慨原創已死,有人大呼國內缺乏好編劇,還有人質疑觀眾的審美。這份名單則用事實告訴觀眾,對于IP改編劇,也許現在是放下傲慢與偏見的時候了。
IP交易、IP改編、網絡小說與影視的“合謀”,這些話題不僅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也是學術界關心的熱點?!毒W絡小說影視改編研究》就是這樣一本以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為研究對象的全面性、綜合性的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