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袁園 | 陳啟文長篇報告文學《為什么是深圳》:深圳故事的別樣書寫
更新時間:2020-09-04 作者:袁園 來源:文藝報
在近期所有關于深圳奇跡的敘事中,采用報告文學文體還是不多見的方式。作為一種用文學手法來處理新聞事件的文學體裁,它在歷史和讀者的選擇中,在優秀作家的不斷開拓中,持續貢獻著自己的獨特價值。陳啟文創作的《為什么是深圳》讓人眼前一亮,是一部富有吸引力的報告文學佳作。
由于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加上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等熱點議題,各種總結深圳發展成就和成功經驗的著作層出不窮。而人們也在對深圳故事不斷的講述和研究中,達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識及論斷。例如:深圳經歷了從邊陲小鎮到“世界工廠”再到科技創新的發展歷程,深圳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不斷經歷的質疑與掣肘,鄧小平同志兩次視察深圳奠定的一往無前的前進基調,深圳市政府對城市轉型及科技創新的高瞻遠矚,等等。不過這些共識或結論大多數來自于對歷史文獻、新聞事件的梳理,或者聚焦重要的政治領導人物的膽魄與視野,在具有歷史俯瞰性和學術總結性的同時,也往往容易與普通讀者產生“廟堂之高”的距離,雖然具有絕對的學術價值和政治正確,卻難以讓處于深圳之外的“局外人”產生情感共鳴。
《為什么是深圳》的獨特之處在于,充分調用了報告文學的體裁優勢,為“深圳故事”找到了一個獨特的敘事框架和深描角度,既兼顧了俯瞰城市歷史的濃縮性敘事線索,又著力開拓了面向個體生命的飽滿情感張力。
在序章“為什么是深圳”這個總括性的開篇中,陳啟文首先提出了他的追問——“深圳為什么是深圳”?與大多數深圳敘事的開端選擇改革開放這一當代歷史節點不同,陳啟文將深圳的歷史拉到了百越部族之一的南越先民,歷經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的南海郡,東晉時期的東官郡,宋朝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清代邊關名將、九龍海戰指揮者賴恩爵的故事,挖掘出深圳如今依然存在的南頭古城、大鵬所城的歷史淵源。之所以懷有這種勾陳歷史的“執念”,大概是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座偉大的城市是有歷史之根和文脈之根的。當然,深圳的精彩和高光時刻還是聚集在改革開放后的40余年。這40余年比起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自然是白駒過隙、滄海一粟,然而在這短短的幾十年中,絕不是平鋪直敘的勻速運動,而是一浪高過一浪,不斷自我超越的旅途。陳啟文用三個小節——“從一個春天到另一個春天”,“世界是平的”以及“撬動地球的杠桿”,選取了深圳城市躍進史上三個重要節點:改革開放的政策春風,以WTO入世協定開啟的“世界工廠”階段,在科技創新的浪潮下實現的創新型城市轉型。陳啟文以自己南下深圳的親身經歷,用精練而極富歷史現場代入感的筆法,為深圳跌宕起伏的發展史注入了鮮活的個人經驗。在肯定鄧小平、習仲勛、袁庚等政治家和改革領袖的引領功績的同時,也簡略描摹了偷渡者羅先生、農民工鎖鏈的生活片段,豐富了歷史敘事的肌理。
不過,全書最為宏大、最為濃墨重彩的篇幅還是企業家,特別是科技創業公司企業家從初創走向世界之巔的奮斗故事。主體部分的第一章到第四章,分別鎖定了任正非、馬化騰、汪滔、陳寧四位創辦華為、騰訊、大疆和云天勵飛的創業歷程,并進行了極為細節化的深描。每一個章節都可以被看作一部獨立的報告文學作品。合在一起,組成書的主體部分,又可以看出作者對于“深圳為什么是深圳”的解答。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最為主體的社會精英代表就是企業家,而能為深圳送上“中國硅谷”、“世界最為成功的經濟特區”名號,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便是那些將中國制造拉升至世界科創前沿,占據了核心技術、擁有行業話語權的科技型創新企業。在陳啟文的筆下,這幾位承載了民族榮耀的企業家,并不是什么三頭六臂的圣人,他們要么從最簡易的代理、組裝機起步,要么從帶有山寨嫌疑的即時通訊出發,要么從畢業設計試飛失敗的頹廢中重新站起,要么從一個民警的偶然閑聊中重新振奮……總之他們和千千萬萬在這座城市創業、打拼的“追夢人”一樣,崛起于一個個平凡而又看上去難以為繼的微時。陳啟文采用報告文學基于事實,卻又可以用深入人物內心的文學筆法,將人物面臨困難、考驗、挫折和挑戰時的心路歷程和精神世界作為敘事的主要角度,帶領讀者深入一個個位于不同歷史現場的主人公內心,他們如何面對或壓力重重、或危機四伏、或充滿誘惑的當下?他們如何在一萬種可能中做出屬于他們自己的獨特選擇?他們如何在深圳這塊具有絕佳營商環境的沃土中獲得資源、商機和協助?這些從個人成長角度出發的文學性心理還原,與紀實性的人城互融經歷,不僅突出了這座城市的價值取向、精神氣質,更讓普通人在這些突破萬難的企業家“成長歷險記”的故事中,體驗到“看他起高樓”的繁華背后的萬重艱辛,以及人生在奮斗的苦難中獲得生命升華的本真境界。
在當下成功學仍然盛行且以金錢獲利為惟一標準的浮躁言論氛圍中,在媒體雜志以創業為酷炫敘事的煽動情緒中,報告文學基于訪談、調查進行的文學創作不僅有助于還原歷史的真相,更有利于在貼近生活駁雜真相的基礎上為民族和人物“畫心”。在這個意義上,《為什么是深圳》為一座城市的書寫提供了既有歷史骨架、又有人物血肉的豐滿敘事實踐,開創了一條獨特的兼顧宏觀知識理性和微觀主體感性的深圳故事書寫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