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桂子 | 郭蘭英與《我的祖國》
更新時間:2020-10-28 作者:桂子來源:廣東作家網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一部小時候被看過無數次的電影《上甘嶺》,一時間讓人不能自已:英雄王成“向我開炮”的壯烈一幕不由得在眼前浮現。
尤其是這部電影的插曲《我的祖國》,更讓人難以忘懷。
這些日子,當這一首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紅色經典一遍又一遍地在耳畔響起,“喚醒了沉睡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更喚醒我們血脈深處的記憶。
無疑,91歲高齡至今仍然在演唱這首老歌的郭蘭英的嗓聲是特別的,清涼而溫暖,蒼勁而綿軟。而血脈,也真是一種奇妙的存在,在她特有的呼喚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海內外,同一樣的血脈,同一樣的記憶,都被能被喚醒,一起“回到”我們共同的家園——我的祖國。
于是,特別想念郭蘭英老師。
而她,就住在廣州,是我們的鄰居。
一
她是北方黃土地的女兒,走遍了大江南北,卻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將終老的歲月,托付與溫潤的南國。
美麗的珠江之畔,有一處得盡嶺南水鄉風雅之所在,那就是廣州番禺雅居樂花園。
這些年,精致的小區綠島旁,翠竹小溪邊,風雨廊橋上,人們常常看得見一個花發飄舉的老人,徐徐而行。她圓潤的面容上,架著一副寬寬的眼鏡,那鏡片背后是一雙大大的似乎總在思考、總在回憶的眼睛,小區的人們,常常看得見她或警覺或茫然地自言自語……
有時,會有路人忽然停在她的面前,一驚一乍地指著她:“你就是郭蘭英老師啊……”
她也不驚奇,也不熱情,只是緩緩地對視著對方,并不多說什么。然后,依然緩緩地走著她自己的路……
她,那踽踽獨行的背影,那自說自話的神情,埋藏著多少歲月的煙云?多少人生的風雨?
無人知曉,唯有煙雨,唯有風云……
二
她有著非常獨特的嗓音,都說那聲音是從黃土地里長出來的,那聲音,曾經唱紅全中國。
從解放前,新中國,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每一個時代都留下她的印記。這樣的人生,這樣的命運,在她那一輩的藝術家里,恐怕再沒有第二個人。至今,上了年紀的人,腦海中仍能浮現出上個世紀那些年代的歷史記錄片中不止一次地出現過的郭蘭英的身影。
1982年,她告別舞臺,任教于中國音樂學院。
1985年,她開始在廣東番禺創辦民族藝術教育事業,創辦了“郭蘭英藝術學校”。
“我不辦學,死不瞑目……”這是她常常掛在口邊的話,她說,“我要牢記周總理的諄諄教導,要把教書育人的事業,堅持到生命的最后……”
她這一輩的藝術家對已故的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感情,是有目共睹的。
1976年在慶祝粉碎“四人幫”文藝晚會中,郭蘭英演唱的《繡金匾》就深深地打動了億萬觀眾。
2008年3月28日晚,在同一個地點:首都北京的人民大會堂,在紀念周恩來誕辰110周年晚會上,再一次上演了令億萬觀眾瞬間淚崩的一幕——
80歲高齡的郭蘭英襲一款藍綢的繡花長披風,款款登臺,她先是向周恩來的照片深深地一鞠躬,然后緩緩地轉過身來,聲聲含情,字字是血地唱開了“一繡毛主席……二繡總司令……”當唱到“三繡周總理,人民的好總理,鞠躬盡瘁為人民,我們熱愛您……”時,她幾近氣絕,泣不成聲,那戛然而止,被她和著淚水一起吞下去的聲線,引發了全場的淚崩……
她用一個表演藝術家的深情和藝術感染力,定格了一個又一個時代的記憶。
三
1929年,她生于山西平遙香樂鄉,具體生日是哪天她其實不記得了,寫在身份證上的生日并不真實,所以她也并不看重。在她降生以前,她那貧困交加的父母已經生養了6個兒子,這個一落生就嗓門特大的丫頭,很讓父母犯愁……據說,是姑姑從雪地里撿回來了她。
她長得很好看,但家鄉的人說,她的美貌,沒有超過她的母親,在她們香樂鄉,她的母親是出了名的大美人。她的表叔,是她歌唱藝術的啟蒙者,引領她走上了戲曲表演的道路,長大后,她到了唱晉劇的戲班討生活。舊時代的戲班子,給了她人生最嚴酷的教育,桀驁不遜的她,差點被打死,但她也練就了堅實的舞臺表演的童子功。
都知道,她生命里有一個貴人叫王昆。那一年,她十七歲,王昆來到他們村里演出。
舞臺上,王昆一招一式有著她難以抗拒的魔力,深深地震撼了她的魂魄,就像太陽一樣耀眼的光芒,從此把她的人生照亮。她緊緊跟隨著王昆來到了“革命部隊”,革命部隊沒有打罵欺壓,更不用擔心清白的女兒身會被惡霸地主霸占。
1946年,郭蘭英參加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工作團,從此成為一名革命文藝工作者。她原本以為,她的苦難至此徹底結束了……但是多年后,文革期間,她又一次差點被整死……所以,她一直認定,人生是苦難的,活著就是遭罪,所以,她一生要強,一生硬氣……
其實,她一生沒有讀過多少書,并不一定明白過多的道理;但苦難,給予了她足夠多的智慧和力量,從一開始,就讓她懂得了命運的真理:我若不勇敢,誰人替你堅強。
“反正我這個人就是這樣,我要是認準了,你再說我也不會聽的”,了解郭蘭英的人都知道,這就是郭氏標準的“口頭禪”,她說話總是這樣直接的。
她一生經歷了兩次婚姻,沒有親生的子女,但她并不懼怕日復一日正在衰亡的生命,和愈來愈難以駕馭的生活,依然硬朗,依然堅強,依然執著于走自己的路。
四
她藝術生涯的巔峰應該是《白毛女》,至今令人嘆為觀止。
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那些傳奇的時刻——
那一次,王昆病了,高燒不退,舞臺顯然是上不去了。就在領導們望著就要拉開的舞臺帷幕,心急如焚,一籌莫展的時刻,那位一直跟在王昆身邊的小姑娘說話了:
“我可以上!”
“臺詞,你會嗎?”那一刻,沒有人敢相信她。
“我都會!”她,卻是異常堅定而亢奮……
恨似高山仇似海
路斷星滅我等待
冤魂不散我人不死
雷暴雨翻天我又來
閃電哪快撕開黑云頭
響雷啊你劈開天河口
你可知道我有千重恨
你可記得我有萬重仇
……
她張口就來,連唱帶比劃,連那個高難度的“大劈叉”也一氣呵成,硬是把歌劇《白毛女》那段唱腔最高難的《恨似高山仇似海》在眾目睽睽之下完成了。隨后,她又一流二水地背完了臺詞……要知道,那時的她并不識字,更看不懂五線譜,這一切得來,全靠臺下的她,眼睛在看,耳朵在記,一場又一場地積累著、等待著……
她太用心了,命運真是太奇特了,她天生就該是活在舞臺上的,老天成全了她的苦心。
她算得是百年一遇的天才,天賦的嗓音條件,讓她一開嗓就自然明亮,她生理的那個發音點似乎很低,無需要練習,氣息自然打通,這一點,跟帕瓦羅蒂那些天才歌唱家一樣異曲同工,都是天賦的恩賜,讓他們的人生注定煥發出不一樣的色彩。
她其實只1米54的身量,舞臺上一站,蘭花指一指,就能撥動殿堂的乾坤,引領億萬雙眼睛隨著她看過去,這奪人心魄的魅力,只屬于藝術的世界,這個世界里有著無盡的傳奇與色彩。
接下來,發生的事,全國人民都知道——
1948年郭蘭英首演《白毛女》中女主角“喜兒”獲得成功;
1956年為電影《上甘嶺》配唱插曲《我的祖國》……
70多年的從藝生涯,她塑造的喜兒、小芹、胡蘭子等舞臺藝術形象,深深地鐫刻在了人們的心里。
1999年2月11日第4版的《人民日報》,老領導李瑞環對郭蘭英的藝術成就給予過高度評價,稱她在民歌演唱、傳統戲曲以及民族歌劇表演方面開了一代先河;稱她不僅有卓越的藝術成就,而且在人格方面也令人尊敬。她屢歷坎坷,但一直在努力奮斗。
五
黃土地塑造了她的生命,牽引著她的魂靈;走過風雨百年,走過滄海桑田,走遍神州萬里,走遍世界各地;故土,對她而言,是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的存在。
說起故鄉平遙,她總會一往情深:“以前有外國朋友問我的家鄉時我總會說我是山西的,因為怕說平遙,外國人不知道,但現在,我說我是平遙人,反而說山西會讓大家就覺得生分了。”
她離不開家鄉的面食,一日三餐離不開醋,愛吃辣椒、大蔥、大蒜,一輩子都愛吃素,保持著一個山西人平常而樸素的生活習慣。
她也愛美,用廣東話來講,她也愛扮靚:染彩發,穿時裝,對于身邊的年輕人們喜歡用的什么資生堂、迪奧等等化妝品,她也是一樣喜愛,緊跟時尚。
她一直堅持每天散步,打太極拳,她很滿意自己那套自編自創的太極拳,讓她的身心很是受益,至今她的身段都比同齡的老人家們輕快很多。她的胳膊、腿常常會有驚人的爆發力,這讓跟在她身邊的保姆阿姨很是稱奇。
她一輩子都愛花,尤其是愛蘭花。有好一段日子,在她那雅居樂的寬闊高尚的寓所里,陽臺上,窗臺上,客廳里,臥室旁,都擺滿了她生平喜愛的各色花卉,只需她一抬頭,就能看見她心愛的花兒。廣州是著名的花城,一年四季都有她看不夠的各種鮮花,這也是她喜歡廣州,離不開廣州的一個理由。
她酷愛自己的名字:郭蘭英——這三個字,是她一輩子都在守護的榮譽和事業;更像是一只風雨里搖曳的蘭舟,載著她在生命的長河里,左沖右突,浪奔浪涌;她很累,很辛苦,但人生也因此充滿了各色的滋味。
她有過一支愛犬名叫東東。黃昏時分,雅居樂花園那風雨棧橋上,潮濕的木板橋面上,坦陳著落花落葉無數,有時候,小區的人們看見她,緩緩地蹲在橋邊,掏出手絹,為東東擦眼睛……橋下,一池金黃的秋水,蕩漾著夕陽絢爛的波光,琳琳瑯瑯地投影在她和東東的額頭上,像一副斑斕的畫圖……
后來,東東生病走了。至今,在她的夢中,依稀還能看見,最后的那些日子,東東趴在家門口,日日盼她、等她……那閃爍著淚花的眼光……
六
如果說,《白毛女》算是郭蘭英的藝術巔峰,那么《我的祖國》則是她的藝術名片,也是她的最愛。
歲月流金,這首歌歷經中國民族歌曲的百年流變,已然是大浪淘沙里淘洗出來的金子中的金子,無怪乎,多年前一個老藝術家就說過:即便再過去一百年,在中國歌壇上郭蘭英依然代表著民族聲樂藝術的最高成就。
因為經歷的苦難太多,愛,常常無從也無需表白,但每當輪到她要表達的時刻,她的聲線就是舞動的深海,她的傾訴就是狂濤巨瀾,這就是她在舞臺上成為經典中的經典、高原上的高峰、高峰上的明珠的原因所在。
從1956年27歲的郭蘭英為電影《上甘嶺》演唱插曲《我的祖國》開始,這首歌,她不知唱過多少回了;2016年87歲的郭蘭英參演央視春晚歌曲節目《回聲嘹亮》,演唱了《我的祖國》;在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上,她唱的還是《我的祖國》;2020年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上,91歲的她唱的還是《我的祖國》。
當她緩慢卻不蹣跚,持重不失莊嚴的腳步,一次次邁向舞臺中心,在萬眾矚目中亮相的時刻,也就是億萬同胞在她那母親般蒼涼而溫暖的光芒照拂下,共同“回家”的時刻。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郭蘭英“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9月25日,入選“最美奮斗者”個人名單。10月26日,獲2019年“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戲劇家”稱號。
她生于最幽暗最苦難的污泥深處,卻最終結出了最明艷最莊嚴的花朵,歷久彌馨。
想起我一次次在小區綠島的棧橋上,看見她孤單的背影在竹影搖曳的池塘邊發呆時,我心里蕩漾的卻是一條長長的歲月之河,一首悠悠的血脈之歌——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
這是強大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
......
袁瑰秋小傳
筆名:桂子。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全國公安文聯理事,全國公安作協詩歌分會副主席,廣東作協公安分會主席。全國公安文聯首屆簽約作家、廣東省文學院簽約作家,現任職于廣東省公安廳政治部。
自199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200余萬字。刊于《詩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作家》等,出版文集7部。主要作品:報告文學《擎天》榮獲公安部金盾文學獎、廣東省首屆金盾文學金獎、報告文學《松風蒼茫》獲首屆廣東省“有為杯”報告文學獎,散文《冰雪記憶》獲全國公安民警散文詩歌大賽一等獎、全國散文作家論壇賽一等獎,原創歌曲《來生讓媽媽再愛你一回》榮獲全國“十佳”、原創劇本《西關大屋》被拍攝成同名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