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王又鋒 | 《哭笑之間》
更新時間:2021-07-15 來源:廣東作家網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哭笑之間/王又鋒著.-武漢:崇文書局,2020.12(香雪文學系列叢書)
ISBN? 978-7-54903-5046-8
I.? ①哭?II.? ①王?III.? ①小說集-中國-當代 lV. ①I247?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262168號
內容簡介:
小說集由《手機、手機!》《消失的真相》《父親的教育》《玻璃屋》《哭笑之間》等一系列小說組成,具有強烈的現實關照,且視野開闊。從時空上看,城市鄉村、國內國外、過去現在未來,不拘一格;從人群上看,村干部、教師、記者、醫生、學生、智障人士、官員、收破爛的打工者等,均有涉及;從內容上看,突出關注當下各類人的甘苦以及背后的時代流變,即使是科幻小說,也是以未來關照當下的生活。人生不過是悲歡離合,呈現在人們臉上便是哭了亦或笑了。一篇篇作品,一個個人物,在他們的“哭笑之間”,領略人間百態??梢哉f,王又鋒的作品,像一幅幅寫真,為這個時代留影。
作者簡介:
王又鋒,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學文學學士、中山大學管理學碩士,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協會員、廣州市黃埔區作協副主席。作品散見《小小說選刊》《羊城晚報》《雜文選刊》《遼河》等報刊,有作品入選《2018年“武陵杯”世界華語微型小說年度獎獲獎作品集》《2020河南文學作品選·小小說卷》《廣東小小說五年精選(2016-2020)》。
相關評論:
王又鋒的意義
????????????????????????????? ——《哭笑之間》序
郭燦金
很明顯,這是一本小說集,如果在小說集前加一個定語,我想最為準確的一個詞應該就是“跨界”。
是的,是“跨界”,《哭笑之間》是一本跨界小說集。當然,這里的“跨界”是寬泛意義上“跨界”。
其跨界首先表現在小說題材的多樣性:王又鋒的小說選材,既有商界的縱橫捭闔,也有政界的起承轉合;既有校園愛情的纏綿悱惻,也有職場愛情的搖曳生姿;既有輿論監督的鏗鏘正義,也有自媒體博取流量的挖空心思……
其跨界還表現在敘述手段的多樣性:王又鋒的敘事,既有現實的觀照,又有科幻的巧思;既有烏托邦的故事,又有新商業的魅影……
一般來說,一個作家往往會在一個相對固定的領域深耕,打一口深井,汲汩汩清泉。相對來說,這樣的寫作可能會更加省力,更加得心應手,也更有利于將一個題材寫深寫透。從這一維度上看,王又鋒是值得贊許的,他的小說幾乎觸及到了人間百態,觸及到了當下特殊年代的生存萬象,他很少在同一個題材上重復自我,而是盡力將自己的觸角伸向更為廣闊的空間。他在兢兢業業地摹寫這個時代,同時更是在多層次多側面地描寫復雜的社會和生活。他實現了作品的廣度,同時他也在追求作品的深度。廣博而有深度,這無疑是一個吃力的選擇,但王又鋒做到了。
也許,只有在這個角度上,我們才能談論寫作者王又鋒的意義。
王又鋒有著較為豐富的從業經歷:新聞記者、公司職員、公務員,其間,他更是一個觀察者和思考者,反芻自己的所見所感,并將之付諸筆端。豐富的職場生活,加深了王又鋒對于生活的思考,直接豐富了王又鋒的寫作題材。更為重要的是,多樣化的職業經歷,為他提供了不同的參照系,能讓他跳出一元融入多元,然后從多元思考一元,進而由一元理解多元。王又鋒的作品也許就是這樣一個思考過程的結晶。
閱讀王又鋒的作品,會明顯感覺到小說的干貨太多,王又鋒是用扎扎實實的積累在寫作,甚至可以說是在揮霍自己的積累。換句話說,王又鋒在用長篇的素材寫中篇,中篇的素材寫短篇。對于作者本人來說,這無疑有些“暴殄天物”,但對于讀者來說,這何嘗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物美價廉?
需要插敘一筆的是,我和王又鋒有師生之誼。當年他讀本科之時,我正在他就讀的河南大學的校報編輯部工作。因工作之需,也為培養學生之需,我和同事創辦了大學生通訊社,王又鋒和他的小伙伴就是第一批成員。因是第一批,這屆同學在老師眼里、心里就有了些“黃埔一期”的感覺。
很多年之后再去回憶這件事情,之所以對他們那屆同學念念不忘,其中可能有“初見”的因素,因是“初見”,其中自然傾注了強烈而且新鮮的情感。但更多的原因應該是他們那屆同學人才濟濟,各有長材。在那屆同學中,王又鋒會給人留下特別的印象。那時的他瘦弱,不修邊幅,但愛思考、喜辯論,經常在辦公室和同學們唇槍舌劍。有時按捺不住,也會找老師理論一番。勝略驕,敗亦不餒,臨去之時依然念念有詞。
因此,王又鋒內心一直有著自己堅持,期待他堅持這樣的“堅持”。亦祝愿他博觀而約取,更上一層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