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作代會現場|廣東省作協:創造廣東文學的新局面、新高峰
——創造高質量的文學、以創新意識去拓展文學空間塑造文學新形態
更新時間:2021-12-16 作者:孫 磊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12月15日,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京舉行。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主持會議。
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森代表九屆全委會作了題為《高舉偉大旗幟 全面推進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報告。
當天下午,廣東作家代表團認真討論了張宏森同志所作的報告。
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 張培忠:
張宏森書記實事求是地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成績,濃墨重彩地勾勒未來五年文學發展藍圖,這是一個鼓舞斗志的好報告,也是一個出新出彩的好報告。
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學習貫徹理論上有新的闡發,對新時代文學事業使命任務有新的布局,對具體工作落實上有新的舉措,為全面推進文學高質量發展制訂了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
對此,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充滿信賴、倍添信心,必將在新的趕考之路上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堅韌意志,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文學力量!
廣東省作協主席 蔣述卓:
張宏森書記的工作報告從八個方面對新時代文學的使命任務和要求作了充分的闡述,使我們明了新時代文學應該做什么、怎么做、應該達到什么標準、怎樣去達到這個標準。
創造高質量的文學、以創新意識去拓展文學空間塑造文學新形態、以具有龐大中國氣派中國風范的文學為民族復興偉大事業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持和價值引導,成為新時代文學的重要內涵。我們要好好領會這個報告,以報告指導作協的工作,創造廣東文學的新局面新高峰。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原副巡視員 李國偉: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出,文藝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聽后更堅定了我寫作的信心,讓我們用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為我們的孩子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根鑄魂。
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二級巡視員 熊育群:
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提到“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大歷史觀、大時代觀”,十代會報告提出:“將個人的感受、思想向著宏大的歷史運動敞開,獲得全面深刻的總體性視野”,這是向作家發出的歷史召喚,是宏大敘事的創新和回歸,也是對個人化敘事的一種框正。
新時代文學的主流必須是凝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新時代文學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為根本立場和方法,這是文學創作的不二法門。
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專業作家龐貝:
習總書記說要“建設山清水秀的文藝生態”,這是一個很新鮮的提法。生動形象,饒有詩意,也大有深意。習總書記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時代對我們文藝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這個文藝生態該如何建設?就機制而言,這個任務主要應由各級文聯和作協之類機構承擔。
作為文藝創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各級文聯和作協如何使用權力和資源,如何完善文藝類獎項的評審機制,如何為廣大創作者提供專業而有效的服務,這都是關乎文藝生態的重要因素。
華南師范大學教授 陳劍暉: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文藝要守正創新。創新必須立足于中國“文"的傳統,傳遞中華民族的感情訴求,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與智慧,并與時代同行。
作為廣東的文學工作者,我們要以文立心,以文鑄魄,守正創新,開拓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新格局、新境界,使大灣區文學呈現出恢宏氣象,與我們偉大的時代、與廣東的經濟發展相匹配。同時,我們還要增強“粵派批評"的朝氣和銳氣,發揮其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作用。
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羊城晚報社副刊部主任 陳橋生: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就像是一篇現代的《文賦》《文心雕龍》,張宏森書記的報告,便是其箋注本,或者說輔導讀本,我們的學習體會,就是對總書記講話的集解。
這篇講話,對新時代文藝發展的所有問題都進行了解答闡釋,是指引,是綱領。我有兩點較突出的現場感受:第一,更加認識到文藝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的極其重要而獨特的作用。第二,習近平總書記從理論和實踐意義上強調闡發了文藝創作要守正創新。
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網絡作家 廖群詩:
今天的各種藝術門類互融互通,各種表現形式交叉融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催生了各種文藝形式創新,拓寬了文藝空間,但一切創作技巧和手段都是為內容服務的。
總書記強調,衡量文學家的人生價值最終看作品,作家是靠作品說話,作品的核心是內容,而內容離不開生活,離不開人民,人民中有著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沛源泉。人民滿不滿意才是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才是創作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