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蔣述卓丨文化理性與潮汕精神
——評長篇小說《平安批》的文化書寫策略
更新時間:2022-07-03 作者:蔣述卓來源:廣東作家網
摘要:僑批是華僑華人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和經濟行為。長篇小說《平安批》通過潮汕商人鄭夢梅在暹羅從事僑批事業的拼搏與奉獻生涯以及他背后整個家族奮斗故事的書寫,展示了潮汕僑胞心系家園故土、支持家鄉建設與祖國爭取民族獨立,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家國情懷和潮汕精神。作者通過人物塑造與藝術敘事,在講好中國故事、揭示潮汕精神當中,實現了文化傳承與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的結合。小說融理性思考與文學書寫于一爐,為地域文化的書寫樹立了一個典范。
關鍵詞:《平安批》 僑批? 文化理性? 潮汕精神? 書寫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10月考察汕頭,在看了小公園開埠區、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之后,曾經動情地說,華僑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愛國、愛鄉、愛自己的家人。這就是中國人、中國文化、中國人的精神、中國心。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發展建設事業跟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國的華僑是分不開的。“僑批”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要保護好這些文物,加強研究,教育引導人們不忘近代我國的屈辱史和老一輩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并推動全社會加強誠信建設。他充分肯定了華僑的作用和貢獻,也肯定了僑批的重要價值和在當代社會的積極意義。廣東作家陳繼明的長篇小說《平安批》通過到暹羅從事僑批事業的潮汕商人鄭夢梅從1916年過番到1977年90歲終老故鄉的超越半個世紀的拼搏與奉獻生涯,以及他背后整個家族奮斗故事的書寫,展示了潮汕僑胞心系家園故土、支持家鄉建設與祖國爭取民族獨立,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家國情懷和潮汕精神。小說在人物塑造和故事展開中體現了作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潮汕文化獨到的理性思考,在對潮汕文化與潮汕精神的表達方式上也有突出的創新,在華僑題材與中外文化交流史題材的文學書寫中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和價值。
揭示潮汕人海外謀生的文化價值選擇
《平安批》寫的是潮汕地區特有的文化與商業現象——僑批。在潮汕方言中,“信”為“批”,到海外謀生創業的華僑不定期的通過“水客”和僑批機構等民間渠道,給家人匯出銀信合一的家書,成為“番批”(僑批)。這是華僑華人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和經濟行為。僑批不僅僅是海外華僑出洋之后向家人報平安通信息的重要渠道,更是用銀錢支持家人、支持家鄉、支持國家的愛心貢獻。
小說從潮汕人鄭夢梅下決心過番寫起。那時他28歲,這個時候他已經娶妻生子,之所以下定決心過番是因為90歲老祖母的逼迫與希望,也是為了躲避當時政治的亂局與重振家族事業的期望。他的父親鄭阿女好茶、好客、好石,聰明絕頂卻游手好閑。哥哥鄭復生參加了反對清政府的革命黨,在刺殺鎮壓革命黨的禁衛軍頭目愛新覺羅·良弼的行動中犧牲。家庭面臨著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壓力,重振家聲的擔子壓在了碩果僅存的鄭夢梅頭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十分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中對“內圣”的追求通向振興家業、治理國家和奉獻社會的外部偉業。鄭夢梅正是帶著這種價值觀過番,去探究家族突然衰落的秘密,去創業重振家族聲譽的。
鄭夢梅過番最初的動機之一,也是他最重要的動機之一,就是要到馬六甲弄清他祖父一輩兩兄弟被大火燒死的原因。他到的第一站是暹羅的曼谷,在那里他在萬昌批局謀得了一份寫番批的工作。一旦他立下足來,他就利用機會去馬六甲尋找線索。當他弄清祖父一輩的死因并非兄弟相殘而是其他原因之后,他坦然接受,并從中汲取教訓,除了不賺積惡錢、從事有害社會和百姓的事情之外,還得潔身自好。這也是他一直約束自己,不輕易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不走歪門邪道,以誠待人、以重振事業為主要目的的做人標準。
因為他有生意頭腦而且人品誠實,給萬昌批局老板宋萬昌提了七條改進和拓展批局的建議,被老板看重,要收他為義子,并愿意將批局的業務托付給他,讓他占有萬昌批局產業的六成份額,老板的兩個兒子各占兩成,老板自己每月拿一份批銀回汕頭養老。他在無法推卻的情形下,接下了這副重擔。在重新登記時,他只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全部員工留用。在資金無法周轉的逆勢中,他通過向女兒借錢,扭轉形勢,不僅使批局人氣大旺,還創辦了以賣木瓜籽為主的萬昌種子公司,成為暹羅潮商的后起之秀。這當中,有他對宋萬昌的誠和義,也有他的勤和勇。萬昌批局最新接納他,讓他有落腳之地,他不能忘恩負義。他同意女兒乃鏗的建議,萬昌批局寧可折本把舊銀換成雅銀,以后就只派雅銀,為的就是爭得一個名聲,這就是以誠信創造公司的聲譽。在他五十歲的時候,他的生意順風順水,事業如日中天。除了不賺積惡錢,別的錢能賺則賺,除批局和種子公司外,有了電燈公司、抽紗公司、女子學校、醫院、錢莊。他還創辦了純公益的義莊,作善事,專門寄厝無主尸體或暫時不能入土為安的靈柩,他還租了一艘大火輪,將曼谷義山亭內有意遷回國內的靈柩和一些無主遺骨無償遷至汕頭的萬昌義莊??箲鹌陂g,僑批的水路被截斷,他開辟陸路,在路上發現清邁永成批局的批腳已經死去,但留下了黃金以及信中的清單,他選擇把東西帶回去,還要想辦法把每一封批交到收批人手里。當他回到國內,就立即去實施。這便是他敬業、守信的崇高道德。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講究人要追求“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1),這便是引導鄭夢梅成事興業的優秀文化價值觀。?
在事關國家利益的關鍵時刻,鄭夢梅毫不含糊,一切以國家利益至上,且要為國出力立功。在抗日戰爭的危機關頭,愛國護鄉成了他實踐“三不朽“的重要途徑,也是他袒露“家國一體”情懷的最好時機。1937年他在汕頭過五十歲生日的時候,明確地拒絕了日本駐汕頭領事館的書記官富田及其臺灣籍的翻譯來賀壽,因為他要做一個“明白人”,不能在中日處于交戰狀態下失去人格,還因為他在前幾天幫助汕頭的萬昌醫院處理了一單自稱是日本人而實際上是臺灣人的漢奸林文峰突然死亡的事件,通過尸檢排除他殺的可能,有效地避開了日本人欲借此炮擊汕頭、向汕頭開戰的危機。蘆溝橋事件之后,日本向華全面開戰,暹羅的潮州八邑會館在第一時間就成立了“暹羅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鄭夢梅擔任副會長。會長副會長帶頭捐款,款項用于救濟難民,也用于國內抗日的軍餉。他還幫助他父親參加的屬于共產黨領導下的閩粵贛抗日游擊隊購買了一批槍支彈藥,在禁運的情況下想方設法運到了汕頭港。
在國難當頭的時刻,他目睹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給共產黨做事的鄭仰衡為國慨然捐軀。跟他從暹羅回國在汕頭開批局的兒子鄭乃誠在經歷了日本人屠殺自己的親人和鄉親們之后,率領著獅頭寨楊大目等八個人去找日本人復仇,最后在殺死三十八個日本仔之后全部壯烈犧牲。鄭乃誠也是他在暹羅一手帶出來的,在關鍵時刻鄭乃誠表現出歷練的成熟,選擇了舍身救國的勇敢。
他對女兒鄭乃鏗的培養和信任,也從接受文明時代新事物新觀念的角度贊同女兒的悔婚,認為早婚不利于婦女的發展,并放手讓她去管理暹羅的僑批局。在抗戰時開辟新批路和給國家出錢救難也都讓她出主意。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東南亞華僑出錢出力,充分展示出了“家國一體”的文化情懷。這都是載于歷史中的事實。作者筆下的鄭夢梅正是這樣的化身。在鄭夢梅身上,作者有了許多寄托,讓他成為了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與現代文明價值于一身的理想人物。他的重信譽、守誠信幫助了他個人及其家族的發展,他的嚴謹修身和對家庭成員的培養又與對社會、對國家的貢獻和價值結合在一起。中華優秀文化傳統中“修、齊、治、平”的價值觀就是從個人、社會、國家三個層面對人們的價值觀和思想行為所作的規定與指向。正是在奮斗過程中,鄭夢梅按照這種價值指向,實現了他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融合,實現了他對國家的貢獻,也實現了他個人對自由與幸福的追求。馬克思說過:“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 SimSun; font-size: 14px;">(2)作者選擇抗日戰爭階段重點去展示鄭夢梅的貢獻,并不是完全站在儒家文化傳統上的,而是站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文化審視下去寫的。這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文化自覺意識。我們所看到的鄭夢梅的發展,雖然是在“修、齊、治、平”價值觀的引領下完成的,他的創業精神和家國情懷也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染與激勵中完成并展開的,但他的文化傳承一旦與民族和個體的爭取獨立自由解放結合在一起,就具有了創新性發展的意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通向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也血脈相通。
展示潮汕人海外創業與奮斗拼搏的精氣神?? ? ? ? ? ? ? ? ? ? ? ? ? ? ? ?
書寫歷史文化的長篇小說,作者持什么樣的歷史觀去觀察歷史、評價歷史以及寫出人物的精氣神,是至關重要的。在《平安批》里,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批在海外奮斗創業的潮汕人物群像,寫出了他們知行合一、自強不息、勇于拼搏和具有靈活生意頭腦的商業創造力,展示了他們重視人品、重視知識、敢闖敢干和勇于探索未知的智慧和勇氣,同時作者還從他們身上挖掘出獨有而又有強烈地域色彩的潮汕精神。
鄭夢梅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他一到暹羅,就能從萬昌批局的管理中發現問題,提出改進的七條建議,而同是潮汕人的萬昌批局老板宋萬昌也能從善如流,因為他看到了知識與智慧的重要,認為鄭夢梅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所以不惜收鄭夢梅為義子,將自己的批局托付給他管理與經營。鄭夢梅的那七條建議,實在具體,從建立寄批人的登記簿建檔立冊開始,到可以借款寄批和沒錢時先墊付寄批,從小到給每一封番批編號到在批封上印制廣告,以及在每一個批信里暗藏一個批仔,以備收批人寫回批,他都想得非常仔細周到,既方便了寄批收批人,又方便了批局的管理。他還提出可以請企業主和勞工兼做水客,代攬番批,或者付給他們傭金,或者奉贈禮物,又可以節省勞力。其生意經精明到頂。鄭夢梅到馬六甲尋找祖父一輩的死因,在得到答案之后,在怡保一個木瓜攤里發現了商機,就將當地的木瓜種子收集起來運回暹羅,在曼谷租地種起了木瓜,很快贏利。他在女兒乃鏗的協助下,批局與種子公司等事業快速發展。在日本人對華開戰后,水路被阻,他則要開辟陸路,決心從清邁徒步穿越緬甸、老撾兩國之間的漫長邊境,經云南再到潮汕,也要維持批局的業務。事實上,他后來在向導的帶領下,經過了老撾、越南,再到廣西的東興,然后再輾轉赴潮汕。路途中,他與兒子乃誠經歷了原始森林的瘴氣,患了病,回到國內時,還碰上了土匪。但他們靠著超越平常人的勇氣、毅力和智慧,一一戰勝了這些困難。鄭夢梅和他的兒子乃誠,憑的就是一種儒家的君子人格在拼搏和做事。儒家有“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3)的傳統,有“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的君子成器必由之路的標本,鄭夢梅的人格是典型的儒商人格,鄭乃誠也是在這種人格的影響下自覺磨煉自己變得成熟起來的。他們父子二人的這種敢于拼搏的精神,用鄭乃誠曾祖母的話說,也是潮汕人方言中所說的“驢生拼死”。在鄭夢梅父子身上,透露出的是一種“潮汕精神”,即“重義守信、義利并重、勇于拼搏、敢于創新”,在一定程度上這種精神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鄭夢梅一起在暹羅創業的鄉人陳光遠、林阿為、藺采兒、陳阿端等也是潮汕人的優秀代表??箲痖_始,陳光遠出任“暹羅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的會長,林阿為也是副會長,他們除了帶頭捐款之外,還用火船幫鄭夢梅購買槍支彈藥,運給他在國內參加了共產黨游擊隊的父親。在暹羅嚴禁與抗戰沾邊物質離港的情形下,當司機的潮汕人陳阿端想出了主意,先把槍支彈藥裝進不透水的箱子,再把箱子用鎖鏈穿起來,掛在船尾,沉入海底,等出了港再撈上船,這就躲過了港口的檢查。潮汕人的聰明智慧在愛國護鄉的環境與氛圍中得到充分地激發和體現。
作者在小說中還刻畫了一群潮汕婦女的形象,她們精明能干,既有忍耐力,也有創造力。當男人們遠渡重洋出外謀生的時候,她們在家擔負起了里里外外一肩挑的責任。既能下田勞作,也能在家繡花抽紗,能操持整個家庭事務,也能在必要時接待外客和處理事務。鄭夢梅的老祖母就是典型。她從三十歲開始管家,親手購置田地,建起幾間大厝,還能識字斷文。小說中寫到凡是從批腳送來的番批首先都要遞到她的手里過目。在兒子阿女策劃并指揮人燒了教堂逃走之后,當地政府派出短槍隊進駐村里,她均能從容應對。短槍隊帶走了家里的管家,她平靜地說一定會想辦法把他贖回來。到了孫媳婦望枝改嫁和重孫女乃鏗出花園以及出嫁的關鍵時刻,她將早在四十年前大厝時光里完工的時候埋下的一批黃金挖出來使用,要讓家族重現高光時刻。老祖的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精干聰敏、敢作敢為的言行,形象生動地演繹了在潮汕文化養育中形成的潮汕精神。
在她的影響下,她的重孫女鄭乃鏗也是一個敢做敢為、內秀外強的潮汕少女的典型。她從后溪的鄭步瀝家族與前溪的鄭仰衡互換而來到鄭女家族,與前后溪的兩個母親都相處得甚好。在出嫁日受到男方村里人嘲笑她臉上黑色的胎記時,她堅持不下轎,返回家里來,斷然拒婚。在祖父逃走、父親過番、曾祖母溘然去世的時候,毅然挑起曾祖母賦予她管家的責任,并處理得井井有條。贖回了管家,歸還了男家的彩禮,分配了曾祖母的財產,將剩下的金條換成港幣,以備在汕頭成立抽紗公司。她去暹羅見了她父親之后,又借錢給父親的批局做周轉資金,并出主意幫助父親的公司打造聲譽。在做了曼谷批局的小當家之后,生意大增,贏得了“小財神”的稱號,并且在人家叫她“麻臉西施”的綽號時也坦然接受。她還建議父親在賣木瓜的同時也賣木瓜種子,并且同時成立了萬昌種子公司。她的叛逆性格和敢于創新創造的商業意識,使她成為了現代文明與商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潮汕女商人的標本,也成為新一代潮汕人傳承與發展潮汕精神的象征。
海外僑胞的事業是他們歷經千辛萬苦打拼出來的,僑批的歷史也是靠他們的聰明才智創造出來的,他們是創造歷史的主人。《平安批》將海內外潮汕人的拼搏與奮斗寫得真實可信,寫得復雜深刻,寫得驚心動魄,寫得回味無窮,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為潮汕人民塑形鑄魂的標本。以創造歷史的他們為主角,在尊重歷史、尊重人民創造性的態度中書寫他們的奮斗史、創業史與精神氣質。這是寫潮汕人,更是寫潮汕精神,寫中國精神。
融理性思考與文學書寫于一爐? ? ? ? ? ? ? ? ? ? ? ? ? ? ? ? ? ? ?
作為一本書寫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小說,離不開作者對潮汕文化的理解和評價,其中少不了要對潮汕文化和潮汕精神做理性的思考。如何將潮汕僑批的故事講好,將潮汕人包括海外僑商及其文化的故事講好,對于一個不是潮汕本地人的作者陳繼明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與考驗。
評論家閻晶明曾經用“融合”一詞來概括當前小說的創作趨勢,指出作家往往在一部作品里融合多種藝術元素,“小說里有地域風情,有民族歷史,有嚴肅的政治,有民間的傳奇,同時還有一種廣闊的世界性。作家努力調用整合這些元素,納入一部小說當中,使其成為互相關聯、交融的小說元素,從而形成一種合力,形成一種小說的力量?!?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 SimSun; font-size: 14px;">(5)他評價《平安批》是“在世界背景下寫潮汕,故鄉的內涵被放大了”。(6)在視角和技術上,陳繼明的《平安批》就以一種世界性的眼光來看待潮汕文化,將潮汕商人的奮斗創業放在世界發展的背景下去書寫,大大擴充了潮汕文化的輻射性及其世界性意義,擴大了潮汕商人鄉愁所具有的家國情懷和現代性意義。
小說在開篇就以“井”作為隱喻,將鄭夢梅對井的恐懼與到底過不過番聯系起來,表達了他對過番的復雜心情。銀溪村里大埕的那口井接納過從番地回來的番客,他的叔公十三少,跳井而亡是因為過番之后失戀就瘋了。鄭夢梅想象那井總是通向大海,那番客恐怕早從井底游向大海又去了番畔。而鄭夢梅有一流的水性,村里人給他取了“水鬼佛”的綽號,他不怕跳井。這預示著他不會在過番中失敗。中國文化中的“井”既是家園的象征,同時又是坐井觀天的桎梏。井通向另外的世界,井也限制著人們的視野和思維。鄭夢梅終究是在老祖母的激將下,背井離鄉過番了。小說的這個隱喻很有藝術張力,它一下子就把鄭夢梅推向了峰尖,他越過童年的心理障礙,認準了過番不是跳井,搭船過番對他展示的將是另一番新的世界。他不會被家鄉的“井”淹死,更不會被前途未卜的商海之“井”淹死。
小說對鄉愁的刻畫也有一種世界性的背景。在暹羅以及東南亞諸多國家,過番的中國人總把他們的神廟帶過去,這里面有民間的信仰,但更多的是為了一種鄉愁的寄托。媽祖廟、關公廟、北帝廟、伯公廟、天后宮以及各種老爺廟,甚至還有三山國王廟,無非是在異鄉的一種家鄉的象征。鄭夢梅到了曼谷一下船,就看見了比在汕頭見過的更大更氣派的媽祖廟,他跪拜下去,把全部敬意和辛酸都存放在跪拜與作揖當中,起身時早已是淚流滿面。一碗熱氣騰騰的豬血湯,他只喝了半口,就覺得整個潮汕連根拔起。鄭夢梅還一直保持著聽潮戲的愛好,哪怕是在最艱難也最感疲憊的時候,只要看一場潮戲,他就活過來了。小說中作者時不時插入一些潮戲的文本,讓潮戲與當時的場景相互配合,恰切地烘托出人物的心境。在曼谷,鄭夢梅在喝豬血湯時,幻覺中他似乎聽到潮戲 《蘇六娘》中的一句臺詞“西臚舊夢已闌珊”,等著聽下一句“不堪回首金玉緣”卻沒有聽到。這是他到異國之后第一次鄉情的回望,與他剛到曼谷感到的辛酸和苦楚纏在一起,不免產生不堪回首的凄涼感。他在開辟陸上送批道路到達安南時,他用看潮戲來解乏紓困,看了一出小時候就看過的老戲也是苦戲《柴房會》。莫二娘的唱詞句句道盡苦情,“可嘆奴,生前受盡磨折遭奸騙,冤喪異鄉無人憐。莫非人間盡是虧心漢,世上難尋仗義人?哎蒼天噲!待何時得吐怨人間?”他剛剛經歷過的苦難尚沒來得及回味,此時在異國他鄉聽到這出苦戲,頓時便被帶入其中,沉浸到場景里去了。連背著五十根大黃魚褡褳的向導雷阿要離開,他微微有些不放心,想跟出去,但又實在舍不得放棄看戲??闯睉?,尤其是在異國看潮戲,不僅道出了只要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戲的事實,說明中國人無論遷移到那里都會把自己的文化帶到那里,更重要的是此時的潮戲成為了家園的象征和文化的寄托。在小說中,潮汕功夫茶、潮汕豬血湯、潮汕的講古、潮戲,乃至在曼谷的喝茶對對子,在在都是鄉愁的體現。故鄉的外溢也是文化的外溢,在世界的背景下,故鄉以及它所帶來的鄉愁更成為海外僑胞的一種精神支撐和文化的符號。
1979年以前的華僑更多地堅持葉落歸根的信念,小說中寫到1945年抗戰勝利的時候,鄭夢梅與藺采兒坐船從曼谷回到香港,在快到岸的時候,一位十多年沒回家的老番客,帶著番畔長大的兒子終于回到家門口了,他卻毫無預兆地跳海了。死在自己的家門口,似乎就是他最好的選擇。鄭夢梅將其歸于懷鄉病犯了。小說安排這個特別的情節,也可以看作是一個隱喻,老一輩華僑對家和故鄉的依戀是植根在骨頭里的。小說最后的結局是鄭夢梅于1958年從曼谷回國,在七十歲的時候還幫助汕頭建抗戰時期沉批博物館,最后在1977年90歲時在汕頭辭世。他在外漂泊半輩子,最后也要死在自己的故鄉。這雖是小說,但實際上也是大多數老華僑心中的向往。
為了將潮汕文化的故事講好,小說作者特意安排了一個英國人喬治,讓他成為鄭夢梅一出洋就遇到的好朋友,并通過他的眼光和評價來理性地審視潮汕文化包括潮汕人。喬治是劍橋大學人類學的博士生,他來汕頭進行人類學考察,愛上一個當地姑娘阿桃,與其同居生子育女。他的父親與祖父一代都是中國通,祖父是傳教士,父親和他的大伯父、二伯父曾經到中國來賺過買賣鴉片的積惡錢。因為喬治以潮汕為研究對象做他的博士論文,所以借他的口來評論潮汕人與潮汕文化,就順理成章了。在鄭夢梅第一次去暹羅的船上,喬治就以他對潮汕人是世界上最現實主義的一群人的議論贏得大家的認可,又通過大家的講古引出他對潮汕人最想當官但又特別怕官的評價。而陳光遠的古又引出喬治對潮汕姿娘具有自我犧牲精神、且聰明、頑強、本色,對一個家庭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全世界都絕無僅有的肯定。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古為以后作者對鄭夢梅祖母以及女兒乃鏗的描寫做了重要的鋪墊。其實這些評論都是作者對潮汕文化的理性思考,不過借一個外國人的口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說出來而已。如果作者在文本中直接插入這些評論的話,那勢必會引起爭議。雖然他也是一個外鄉人,但在小說中直接議論潮汕人是不合適的。
因此,作者總會在適當的時候讓喬治出來與鄭夢梅討論潮汕人及其他們的文化,一是為了情節推進的需要,二是為了對將要發生的事做個鋪墊,或者是為已經發生的事做個評價。當然,更重要的是,作者借此將他對潮汕和的研究與理性認知融合到他的文學敘事中來,使得看似平常的敘事帶有深度的文化思考,讓人在閱讀之中領略潮汕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正如評論家、《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在《平安批》書的腰封上所說那樣,有著“很深的敘事吃水線”。作者寫作時把握住了既靈巧又結實的藝術技巧,才取得這樣好的藝術效果。
如在鄭夢梅帶著喬治去馬六甲尋找他的祖父一輩死因的路上,喬治在鄭夢梅總是進中國寺廟跪拜之后,對潮汕人的宗教信仰作了頗有深意的評論。他評價說,北帝被一路南遷的中原人一直帶到中國南方,甚至帶出國到了地球的最南端馬六甲,他發現,中國的中原就在流浪的途中,在遠行的路上,在流浪者的心里。他們心里有兩個中原,一個是地理上的,一個是精神上的。后者也是流浪者的中原。這說的就是作為中國人的潮汕人的中原。這便為鄭夢梅們無論走到何處一旦見到故鄉的文化符號都充滿著濃厚的鄉愁作了鋪墊。喬治還由此扯出中國人的懺悔方式就是捐贈,慷慨解囊,助人為樂。與洋人的懺悔只放在口頭上相比,中國人的懺悔更無形,更隱蔽,也更會變成實際行動。在普吉島見到臺灣來的客棧女掌柜毛毛,喬治跟她開了男女間的玩笑,在與鄭夢梅繼續聊天時就說,你們潮汕人很不浪漫主義,就算娶十個老婆,也和浪漫主義無關。后來,喬治又繼續議論潮汕商人在暹羅放棄政治權利,只埋頭做事不謀求政治利益的傳統,說這種務實性就來自潮汕人務實低調、精工細作的精神體系。潮汕人不問政治,務實低調,無技不精,種田如繡花,平安當大賺,慢慢就形成了一種社會性格。之后鄭夢梅就尋找到的他祖父一輩在馬六甲真正的死因——因為賣鴉片發了家,愛上一個英印混血的姑娘,而當地警察局長的兒子也喜歡這個姑娘,警察局長又是英國殖民總督的朋友,所以遭遇大火燒屋而沒有得到消防的搶救。喬治先前的議論恰恰為此事作了一個注腳,鄭夢梅的祖父恰恰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潮汕人一貫做法,想要浪漫一把,但因為牽涉到政治,沒有政治權利,反被政治所害。鄭夢梅發達以后,就謹守潮汕人的傳統,并從做義莊、善堂開始,做實際上的助人為樂,多少也帶有為祖輩懺悔的意思。
從《平安批》對潮汕文化與潮汕精神的文學表達來看,作者融理性思考與文學書寫于一爐,為地域文化的書寫樹立了一個典范。文學是人學,也是形象和敘事的展開之學。在用文學書寫文化的時候,如何在人物塑造與文學敘事、用好藝術技巧、講好中國故事當中,實現文化傳承與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相結合,是文藝工作者在文藝實踐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并加以積極探索的。? ? ? ? ? ? ? ? ? ? ? ? ? ? ? ??
(1)《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楊伯?。骸洞呵镒髠髯ⅲ骞哪辍?,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1088頁。
(2)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22頁。
(3)(4)《孟子﹒告子章句下》,《孟子》,楊伯峻,楊逢彬注譯,長沙:岳麓書社,2000年,第223頁。
(5)(6)閻晶明:《2021年長篇小說:故事的強化與故鄉的寓言化》,《文藝報》2022年2月9日2版。
(作者單位:暨南大學文學院中華文化港澳臺及海外傳承傳播協同創新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