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文學的盛會描繪文學的藍圖 ——廣東省作家協會歷屆代表大會綜述
更新時間:2023-07-11 來源:廣東文壇
廣東省作家協會成立70周年系列報道②
文學的盛會描繪文學的藍圖? ——廣東省作家協會歷屆代表大會綜述
□邱海軍
廣東省作家協會代表大會是全省文學界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盛會。來自全省各地、各團體會員單位以及各行業的作家及文學工作者匯聚一堂,正確行使代表權力,為發展社會主義文學事業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文學記憶。
新團體:奮筆新華章
廣東省作家協會的誕生,是黨的陽光雨露哺育南粵文學事業的結果。1953年5月23日,廣州作家協會(含廣東、廣西、廣州部隊、香港、澳門)成立。主席為歐陽山,副主席為楊騷、周國瑾。設專業作家組,由歐陽山、陳殘云、于逢、韓北屏、符公望、周圍、曾煒組成。又設詩歌、小說、戲劇、電影劇本等創作組。會員34人:歐陽山、馮乃超、林林、林山、黃甯嬰、陳殘云、華嘉、黃谷柳、司馬文森、于逢、易鞏、楊騷、樓棲、杜埃、丁波、周國瑾、鄭達、李門、韓北屏、符公望、陳蘆荻、秦牧、王了一、楊嘉、郁茹、謝加因、何芷、王起、葉啟芳、馬國亮、歐外鷗、丁洪、西虹、周潔夫。大家普遍表示,有信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方面堅持毛澤東深入生活,改造思想,為人民服務,首先為工農兵服務的文藝思想,同時又堅持提高藝術學習和藝術實踐的水平。
1955年3月5日,召開廣州市作家協會(含廣東、廣西、廣州部隊、香港、澳門)第一次會員大會。通過將“廣州市作家協會(含廣東、廣西、廣州部隊、香港、澳門)”更名為“中國作家協會廣州分會(含廣東、廣西、廣州部隊、香港、澳門)”。選舉歐陽山為主席,周鋼鳴、楊騷為副主席。選舉產生第一屆理事會理事29名:丁洪、于逢、王起、王向立、司馬文森、西虹、杜埃、李昌松、李迪生、林林、林煥平、周潔夫、周鋼鳴、周國瑾、郁茹、胡明樹、秦牧、陸地、陳殘云、陳蘆荻、馮乃超、華嘉、黃谷柳、黃寧嬰、楊騷、樓棲、歐陽山、歐外鷗、韓北屏。選舉產生常務理事15名:王起、司馬文森、西虹、杜埃、林林、周潔夫、周鋼鳴、周國瑾、秦牧、陳殘云、楊騷、華嘉、黃谷柳、歐陽山、韓北屏。周國瑾為秘書長,韓北屏為副秘書長。設創作委員會、《作品》編輯委員會、研究委員會、普及工作委員會。當時會員增至 94人。1957年3月30日,省委批準成立中共中國作家協會廣州分會黨組,周鋼鳴任書記,周國瑾任副書記。會議號召作家深入生活,努力反映現實斗爭。此后,廣東作家們以極高的政治熱情深入社會改革的實際斗爭生活,創作了一批優秀的文學作品,迎來了新中國成立后廣東文學創作第一個大豐收期。
1960年11月7日至11日,召開中國作家協會廣州分會第二次會員大會。修改會章,并決定將“中國作家協會廣州分會”更名為“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選舉產生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34名,具體為:于逢、王起、劉日波、華嘉、江林、李昌松、杜埃、蕭殷、何芷、陳殘云、陳蘆荻、歐陽山、歐外鷗、周鋼鳴、楊家文、郁茹、洪遒、侯甸、胡希明、秦牧、韋丘、馮乃超、黃寧嬰、黃每、黃慶云、張永枚、梁宗岱、廖子東、樓棲、鄭達、韓北屏、韓笑、戴餾齡、饒彰風。11月11日,召開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選舉歐陽山為主席,周鋼鳴、蕭殷、秦牧、陳殘云、韓北屏為副主席。韓北屏兼秘書長。12月 23日,周鋼鳴任黨組書記,蕭殷任黨組副書記。 此后至1966年,涌現出數量多、質量高、題材廣泛的一大批文學作品,形成人才輩出的可喜景象,開創新中國成立后廣東文學第二個豐收期。
在新中國成立后的頭30年,在黨的領導下,廣東省作家協會團結帶領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始終與祖國同在、與人民同心,通過代表大會明確工作方向和奮斗目標,不斷改進工作方式,解放文學生產力,增強文學發展活力,緊貼時代變遷、社會發展、民族進步,以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生動展示新中國奮斗軌跡和寶貴經驗,熱情謳歌黨和人民偉大實踐的豐功偉績,樹立起廣東文學的良好形象。
新時期:奮起新潮頭
“文革”結束后,百廢待興。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時代步伐,廣東省作家協會不忘初心,守正創新,通過代表大會,凝聚共識,積極探索具有嶺南特色的文學發展之路,成為中國文學界領風氣之先的代表之一。從最早恢復作協組織到最早建立文學院,從最早改革文學創作機制到最早成立網絡文學院,在文學體裁、文學流派、文學機制改革上都發揮了先鋒作用。
1977年12月5日,召開分會理事擴大會議,選舉歐陽山任主席,杜埃、周鋼鳴、陳殘云、蕭殷、秦牧、吳有恒、蕭玉、華山、韋丘、黃寧嬰、于逢、王杏元任主席團成員。同時,恢復分黨組,歐陽山任書記,陳殘云、蕭殷任副書記。當年會員 281 人。
1980年3月24日至4月4日,第二屆廣東省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和廣東省各文藝家協會會員代表大會召開。其中,召開了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省委書記吳南生在開幕式上致祝辭,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勛在閉幕式上講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陳越平作題為《加強領導、繁榮創作》的講話,歐陽山作題為《挑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擔子,為祖國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作出貢獻》的報告。選舉歐陽山任主席,于逢、韋丘、杜埃、蕭玉、蕭殷、陳國凱、楊干華、陳殘云、吳有恒、易鞏、郁茹、秦牧、黃慶云、黃秋耘、樓棲任副主席。1980年7月 19 日,歐陽山任作協分黨組書記,蕭殷、陳殘云、呂坪任作協分黨組副書記。1984年11月恢復作協黨組,鄭江萍任書記,易準任副書記。
1985年1月28日至2月1日,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廣州南湖賓館舉行。代表共205人,實際出席178人(包括港澳來賓7人)。會議傳達了胡耀邦同志關于文藝問題的重要講話,宣讀了任仲夷同志的賀信。楊應彬同志代表省委講話。會議審查通過了陳殘云同志代表第二屆理事會所作的工作報告,通過了新修改的協會章程。在充分醞釀的基礎上,以差額選舉(無記名投票)的方式,民主選舉了分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共89人,包括增補的理事8人);再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由理事會直接選出主席一人。副主席十人,組成作協廣東分會主席團,并由新產生的主席團聘請11位老作家為分會的顧問,聘任了正,副秘書長。選舉陳殘云為主席,秦牧、陳國凱、黃慶云、韋丘、岑桑、黃秋耘、鄭江萍、楊干華、李士非等為副主席。吳南生、楊石、歐陽山、王起、李育中、胡希明、于逢、易鞏、戴鎦齡、歐外鷗、劉逸生任顧問。曾煒為秘書長,洪三泰、容希英、歐陽翎為副秘書長。
新時期頭10年,廣東文學迎來再領風騷的發軔期。廣東文學出現了思想解放、創作活躍的嶄新景象。一是擁有標志性作家、產生標志性作品。老一輩作家陸續發表一批優秀作品。在“傷痕文學”“改革文學”創作方面引領風騷。二是文學體制創新。1979年7月12日,在習仲勛同志的支持下,在老作家歐陽山倡議下,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文學院成立,是全國首個文學院,在全國最早建立專業作家體制,旨在培養文學接班人。省委批準35人的編制名額,用于文學院組建以中青年為主的文學專業創作隊伍。在這一階段,建立了廣東魯迅文藝獎勵制度,極大地激勵了作家的創作熱情。三是打造標志性刊物。《作品》雜志發行量最高曾劇增至70萬份,為全國文藝刊物之冠。
1990年2月13日至2月15日,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廣州燕嶺大廈召開。來自全省的作家代表歐陽山、杜埃、陳殘云、秦牧、華嘉等300多人參加大會。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作家協會書記以及作協北京、上海等28個分會分別發來賀電。2月13日,舉行開幕式。省委書記林若代表省委、省政府發來題為《高舉社會主義文學旗幟開拓前進》的賀信。省委副書記謝非出席會議并作題為《明確方向,振奮精神,繁榮廣東省社會主義文學》的祝辭。陳國凱致開幕詞。秦牧代表省文聯作題為《加強實踐,創造經驗,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祝詞。省負責同志王寧、程里、鄭群,老同志陳越平出席開幕式。楊干華作工作報告。歐陽翎作《關于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章程修改的幾點說明》。2月15日,舉行閉幕式。省委宣傳部部長黃浩作題為《團結進取? 多作貢獻》的講話。蔡運桂致閉幕詞。經過民主選舉,產生新的理事會和主席團。選舉陳國凱為主席,蔡運桂為專職副主席,饒芃子、楊干華、易準、黃培亮為兼職副主席。主席團成員為陳國凱、蔡運桂、饒芃子、楊干華、易準、黃培亮、岑桑、唐瑜、崔洪昌、張漢青、謝望新、歐陽翎、關國棟。歐陽翎為秘書長,呂雷、廖紅球、張奧列為副秘書長。新當選理事共85名。1991年2月4日,分會主席團第三次會議,增選歐陽翎為專職副主席,增補理事11名。
1994年12月20日至12月22日,廣東省作家協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召開。來自全省各地的269名代表參加會議。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謝非給大會發來賀信。省作協主席陳國凱致開幕詞,省作協黨組書記蔡運桂致閉幕詞。省委副書記黃華華致辭。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于幼軍講話。會議修改《廣東省作家協會章程》。選舉陳國凱為主席,歐陽翎、楊干華為專職副主席,蔡運桂、饒芃子、魯慶彪(伊始)、楊羽儀、章以武、張波、劉學強為兼職副主席。選舉左多夫、呂雷、李鐘聲、何卓瓊、陳俊年、張欣、郭小東、謝望新、雷鐸、廖紅球為主席團成員,廖紅球兼秘書長,呂雷、何鍬、熊誠、蔡玉明為副秘書長。
2002年7月15日至7月17日,廣東省作家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7月15日上午,廣東省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廣東省作家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開幕式在省委禮堂隆重召開。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李長春出席會議。中國文聯黨組書記李樹文、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高洪波到會致賀。省作協主席陳國凱發表書面祝詞。出席大會的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領導還有盧瑞華、蔡東士、鐘陽勝、侶志廣、李蘭芳、李金培等。老同志張漢青、楊應彬等也出席大會。大會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鐘陽勝主持。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黎柳蓮代表省各群眾團體宣讀賀詞,省社科聯、文聯和作協的代表分別作發言。社科界、文藝界代表約1000人出席會議。會議開幕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李長春和省長盧瑞華在省委禮堂接見了參加第五次省社科聯代表大會、文代會、第六次作代會的全體代表并合影留念。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胡國華在大會上講話,省作協副主席謝望新作工作報告。省作協黨組書記廖紅球作閉幕詞。代表共有263名,年齡最大的80歲,最小的27歲。大會通過《廣東省作家協會章程》(修改草案),通過廣東省作家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決議。選舉陳國凱為主席,謝望新為專職副主席,魯慶彪(伊始)、呂雷、楊苗青、李鐘聲、何卓瓊、何繼青、陳俊年、金岱、程文超、蔣述卓、廖琪為副主席,王俊康、左多夫、何鍬、張欣、張波、肖建國、林雨純、郭小東、袁小敏(筱敏)、彭名燕、雷鐸、蔡玉明為主席團成員。蔡玉明為秘書長,何鍬、游焜炳、溫遠輝為副秘書長。2003年8月,增補廖紅球為專職副主席。2003年12月,增補方亮為副秘書長。2005年,增補楊克為副秘書長。
2008年9月24日,廣東省文學藝術界第六次代表大會、廣東省作家協會第七次代表大會在省委禮堂舉行開幕式。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出席開幕式并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作經濟形勢報告,副省長雷于藍、省政協副主席蔡東士等省領導出席會議。省文聯黨組書記白潔,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廖紅球分別致開幕詞。省總工會負責人代表工、青、婦、工商聯、省科聯、省僑聯、省社科聯、省臺聯、省殘聯等單位致賀詞。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胡振民和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金炳華分別致祝詞。開幕式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林雄主持。9月25日上午,廖紅球代表廣東省作協六屆理事會作題為《解放思想 改革創新 和諧團結 勇擔使命 推動廣東文學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工作報告。9月25日,經過充分醞釀和嚴格的民主選舉程序,省作協第七屆理事會和主席團正式選舉產生。廖紅球當選主席,陳國凱當選名譽主席,廖琪、張建渝當選專職副主席,擔任兼職副主席的有呂雷、張欣、楊克、陳小奇、陳志紅、何卓瓊、唐棟、郭小東、魯慶彪、彭名燕、蔣述卓、溫遠輝、謝望新共13人,當選的主席團成員共計有38人。本次大會共有296名作家代表,分別來自廣東21個地級以上市作協及公安、檢察作協分會、駐穗部隊。老中青作家歡聚一堂,精神振奮,喜氣洋洋。年齡最大的85歲,最小的27歲,平均年齡52.4歲。女作家代表70人,占總數23.6%。少數民族代表14人,占總數4.7%。中共黨員214人,占總數72.3%。民主黨派16人,占總數5.4%。無黨派人士66人,占總數22.3%。代表中有全國會員163人,占總數55.1%。副高以上職稱176人,占總數59.5%。
20世紀90年代至2012年期間,代表大會積極探索符合文學發展規律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活動方式,逐步建立符合時代要求和文學創作規律的制度體系,進一步建立完善作協工作和文學活動各項制度規范,推動各項工作、活動規范有序開展,提高作協工作和文學活動的科學性、規范性,廣東文學進入穩步推進的探索期。在“改革文學”“都市文學”“打工文學”“報告文學”等方面引領潮流。1997年11月,劉斯奮長篇小說《白門柳》(一、二部)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是迄今為止廣東唯一的茅盾文學獎得主。面對火災水災、“非典”疫情、雨雪冰凍災害、抗震救災等嚴峻考驗,廣東作家總是積極主動深入第一線,創作發表了大量體現關懷、鼓舞士氣、振奮民心的優秀文學作品。廣東網絡文學從肇始發端到發展壯大,見證了改革開放經濟社會開明進步的文明成果,成為新世紀民族文化新的標志形態之一,彰顯出了巨大的創作潛力。
新時代:奮進新征程
進入新時代,廣東省作家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和群團工作的重要論述,通過代表大會動員全省文學界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姿態和聞雞起舞、日夜兼程的精神狀態,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謀劃推進文學工作,扭住關鍵環節、突出重點領域、狠抓貫徹落實,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努力塑造與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文學優勢,推動廣東文學事業繁榮發展、異軍突起、走在前列。
2013年12月24日,廣東省文聯第七次代表大會、廣東省作家協會第八次代表大會在廣州珠島賓館舉行開幕式。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胡春華出席開幕式并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朱小丹作經濟形勢報告。省文聯黨組書記程揚、省作協黨組書記吳偉鵬分別致開幕詞。團省委書記曾穎如代表廣東省各人民團體致賀詞。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趙實和中國作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錢小芊分別講話。開幕式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庹震主持。12月24日下午,省作協黨組書記吳偉鵬受省作協七屆主席團委托作工作報告,詳細回顧了近五年來廣東文學事業發展歷程,并提出了今后的目標與路徑。省作協黨組副書記孫麗生作修改《廣東省作家協會章程》的說明。經過充分醞釀和民主選舉程序,12月24日晚上,省作協第八屆理事會正式選舉產生。12月25日上午,省作協第八屆主席團正式選舉產生。選舉蔣述卓為兼職主席,吳偉鵬、張建渝、楊克為專職副主席,王世孝(王十月)、丘樹宏、孫麗生、李蘭妮、李國偉、楊黎光、張欣、張梅、張培忠、陳小奇、陳志紅、郭小東、唐棟、謝有順、廖琪、熊育群為兼職副主席,劉春、劉海濤、何廣平、張況、張宇航、陳志、陳橋生、范英妍、林俊敏(阿菩)、周西籬(西籬)、鄭毅、鄭小瓊、胡經代(金岱)、黃國欽、詹秀敏、詹谷豐、鮑玉學(鮑十)、魏微等為主席團成員。范英妍為秘書長,鄭毅、劉春、曾慶豐為副秘書長。大會閉幕式在廣東迎賓館舉行,宣布第八屆主席團名單,蔣述卓致閉幕詞。本次大會共有295名作家代表,分別來自廣東21個地級以上市作協,公安、檢察、司法、地稅、鐵路作協分會,駐粵部隊及省直(屬)單位。老中青作家歡聚一堂,精神振奮,喜氣洋洋。代表平均年齡52.8歲,年齡最大的80歲,最小的28歲。55歲(含55歲)以下的中青年代表173人,占總數58.6%。女作家代表71人,占總數24.1%。有9個少數民族代表14人,占總數4.7%。中共黨員211人,占總數71.5%。民主黨派20人,占總數6.7%。無黨派人士64人,占總數21.7%。代表中有中國作協會員146人,占總數49.5%。副高以上職稱160人,占總數54.2%。中級職稱52人,占總數17.6%。會議討論審議通過省作協第七屆工作報告、《廣東省作家協會章程》(修正案)等相關文件。2016年5月增補張知干為專職副主席。
2019年8月7日,廣東省文聯第八次代表大會、作協第九次代表大會和社科聯第八次代表大會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開幕式。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錢小芊,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出席開幕式并講話。廣東省省長馬興瑞為與會代表作經濟形勢報告。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玉妹、廣東省政協主席王榮等出席會議。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傅華主持開幕式。8月7日下午,張培忠受廣東省作協八屆主席團委托,作了題為《高舉旗幟,團結奮進,異軍突起,共創新時代廣東文學事業新輝煌》的工作報告。8月8日上午,廣東省作協第九屆理事會、第九屆主席團正式選舉產生。蔣述卓當選兼職主席,張培忠、范英妍、蘇毅當選專職副主席,王世孝(王十月)、丘樹宏(秋樹紅)、李蘭妮、李國偉、楊黎光、張欣、陳志、陳繼明、林俊敏(阿菩)、賀仲明、謝有順當選兼職副主席,當選主席團成員共計24人。會議審議通過了省作協第八屆工作報告、《廣東省作家協會章程(修正案)》等文件。300名代表中,平均年齡51.8歲,年齡最大的代表92歲,年齡最小的代表27歲。45歲以下的青年代表92人,占總數的30.67%。女作家代表94人,占總數的31.33%。有6個少數民族代表11人、占總數的3.67%。中共黨員192人,占總數的64%;民主黨派28人,占總數的9.33%;無黨派人士7人,占總數的2.33%。有中國作協會員165人,占總數的55%。副高以上職稱164人,占總數的54.67%;中級職稱50人,占總數的16.67%。
新時代10年,廣東省作家協會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堅定文化自信,先后實施廣東文學攀登高峰戰略、廣東文學“異軍突起”戰略,堅定一條道路(即“一條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符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高揚人民性的文藝發展道路”)、突出兩項任務(即團結服務作家、組織精品創作)、打造三支隊伍(即文學創作、文學研究、文學服務隊伍)、推進四項改革(即改革廣東文學院、推進文學創作專業職稱制度改革、推動解決基層文學機構“最后一公里”問題、促進體制機制創新),迎來廣東文學異軍突起、繁榮發展的第三個豐收期,積極奏響新時代廣東文學高質量發展的“步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