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彭立勛 | 堅持在場的文藝批評
更新時間:2024-03-01 作者:彭立勛來源:深圳商報
文藝理論和文藝批評是文藝戰線相互區別而又相互依存的兩翼。比較起來,文藝批評更為關注當代或當前的文藝現象,更注重批評的現實品格,這也是文藝批評對文藝發展具有更直接影響的重要原因之一。作為一位具有文化自覺意識、堅持獨立思考的文藝評論家,周思明深諳文藝批評的現實品格,堅持在場的文藝批評,聚焦對當代文藝思潮、現象、作品進行梳理和評論。他的文藝批評,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熔思想價值、審美價值、認識價值于一爐,具有較強的學理性和啟迪意義,為當代中國文藝尤其是深圳文藝的建構與發展,提供了有建設性價值的理論參照,在文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我曾讀過思明的專著《全球化視野與新都市語境——深圳文學30年論稿》《解構與重構》《意義的重建》等多部文藝批評專著,及其發表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中國文藝評論》等全國主流刊物上的許多文藝評論文章。思明的文藝批評專著和文章,內涵豐富,觀點新穎,論述生動,涉及面廣,涵括文學、影視、曲藝、音樂、美術等跨文體、多門類的價值評判,評論對象包括深圳和全國各地的作家藝術家及其作品,對深圳本土文學評論,更是傾注了大量心血和氣力,可以說,他是一位勤奮耕耘而頗多建樹的文藝批評家。
文藝批評要的就是批評。文藝批評的現實品格要求在場的批評必須直面當下文藝現象,善于明辨是非,敢于激濁揚清。思明的批評正是具有這樣的特點。他常常直指當前文藝創作存在癥候予以深入解剖評析,對文學創作中的道德失范、價值觀混亂等,他都及時展開批評,文章極具時效性、針對性,引起較大的反響。隨著財富的積累和物質條件的改善,一些作家、藝術家及其作品不但沒有在精神文化上與時俱進反而朝著低端的維度發展。為此,他在《人民日報》撰文《文學呼喚大雅之聲》,勸諭作家藝術家堅決抵制“三俗”,勇為時代唱大風。
不獨文學評論,思明的影視評論也做得風生水起。他的批評文章《諜戰影視劇為何扎堆》在《光明日報》發表,對遏制諜戰劇跟風現象起到了積極作用。據我所知,《光明日報》等國內不少刊物的文章和作者都曾引用他的文章觀點。他對影視劇翻拍風的批評、對國產電視劇質量低劣的批評,對國產動漫暴力、色情傾向的批評,對影視創作匱乏原創、復制翻拍的批評,對個別文藝權威人物抵制批評行為的批評,褒優貶劣,不留情面,對當代文藝的健康發展起到價值引領的作用。
除文學、影視批評外,思明的曲藝評論也頗見功夫,且多有新見。其長篇評論《對當前相聲的思考與諫言》全文發表在《中國藝術報》,文化部有關領導在《大數據時代的藝術學對策研究》一文中特別提及此文并給以肯定。其《完善曲藝評價機制標準的若干思考》《建構曲藝評論有效機制的若干思考》等在權威雜志《曲藝》上接連發表,對推進中國曲藝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他對曲藝創演中的匱乏人性關懷、渲染三俗因素、缺失原創誠意等不良傾向,都曾給予學理層面的嚴肅批評。
文藝批評既要指出問題,也應積極探討解決問題的路徑;既要批評,也要建樹,對于優秀文藝作品更要以慧眼及時予以大力支持、鼓勵和推薦。思明的批評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大努力。他大力推崇以魯迅為代表的中國現代現實主義文學傳統,對新時期堅持現實主義創作道路的作家如陳忠實、路遙等給予高度評價。對于深圳興起的新都市文學、打工文學等,以極大熱情給予關注。他長期堅持進行深圳文藝的追蹤性研究與批評,無論作者赫赫有名抑或籍籍無名,都能認真研究,真誠評論,肯定作者新的成就和新的探索,且能不為尊者諱,寫作發表了數百萬字批評文章。這是需要極大的毅力、熱忱、耐心和胸懷的。
彭立勛:著名美學家、深圳市社科院原院長、博士生導師
周思明,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文學評論委員會委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深圳市福田區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碩士。文藝批評家。出版專著《解構與重構》《全球化視野與新都市語境——深圳文學30年論稿》《意義的重建》等,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等刊發學術論文、文藝評論700多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馬克思主義文摘、中國當代文藝文論選等選載。評論及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省市獎項。發表小說、散文、雜文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