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在廣東省作家協會“作家活動周”(第3期)“桃花春水白鵝潭——歡迎粵港澳大灣區作家回家”活動歡迎儀式上的致辭
更新時間:2024-05-21 來源:廣東作家網
在廣東省作家協會“作家活動周”(第3期)“桃花春水白鵝潭——歡迎粵港澳大灣區作家回家”活動歡迎儀式上的致辭
(2024年5月18日)
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
張培忠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粵港澳大灣區作家朋友們,同志們: |
大家上午好!
千隊紅妝萬枝槳,桃花春水白鵝潭。在這個美好的季節,我們相聚在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的廣東文學館,舉行廣東省作家協會“作家活動周”(第3期)“桃花春水白鵝潭——歡迎粵港澳大灣區作家回家”活動歡迎儀式。在此,我謹代表廣東省作家協會,對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作家朋友們,對中國作協和香港、澳門中聯辦、紫荊文化集團的的領導、嘉賓,對內蒙、新疆等兄弟省區的作家同行以及媒體朋友們的蒞臨指導表示熱烈的歡迎,對一直以來關心支持廣東省作協工作和灣區文學事業繁榮發展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粵港澳大灣區,地緣相近、語言相通、文脈相連。2019年7月,由廣東省作協發起,廣東文學組織代表廣東省作協、香港文學組織代表香港作家聯會、澳門文學組織代表澳門筆會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聯盟。依托文學聯盟,我們分別于2019年、2022年、2023年舉辦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周”系列活動,參加活動的大灣區作家達到650人次,其中港澳作家約100人次。這些年,我們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聯盟的平臺、橋梁作用,粵港澳大灣區作家往來更加頻繁、交流更加積極、創作更加活躍、成果更加豐碩,呈現了一派喜人景象。在此基礎上,我們乘勢而上,組織了本次“粵港澳大灣區作家回家”活動,這是省作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中國作協有關部署要求,以文學助力人文灣區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廣東文學館開館以來迎接的第一批港澳作家和蒙疆同行。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5周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重要時間節點,大事多喜事多。習近平總書記去年4月再次親臨廣東視察,賦予粵港澳大灣區“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新的戰略定位和歷史使命,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創新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祖籍廣東的港澳同胞500多萬人,占港澳居民的70%以上,繁榮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廣東作協責無旁貸。我們要從國家所望、港澳所需、廣東所能中找準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學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加強合作,努力把粵港澳大灣區文學打造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文學的“灣區典范”。
一是肩負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傳承中華文脈。作為灣區作家,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自覺賡續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秉持開放包容,積極踐行“兩個結合”,堅持守正創新,傳承中華文脈,努力創作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精品力作、錦繡華章。
二是厚植新質生產力,推動灣區文學高質量發展。強化科技賦能文學、數字賦能文學,建強、用好廣東文學館,新建的文學館有7大功能(即收藏、展覽、研究、教育、閱讀、交流、創意),7個展廳(古代、近代、現代、當代、魯迅家、港澳臺僑、臨時),我們要利用“港澳臺僑文學展廳”和其他設施,加強大灣區作家交流、研討、作品改編、版權交易、對外傳播,實現文學事業和文化產業雙向奔赴。培育做強東莞市樟木頭“中國作家第一村”,協力打造“花城文學院”,與廣東文學館(廣東文學院、《作品》雜志社)一館三體,形成灣區作家創作矩陣。依托粵港澳高校密集的優勢,探索建立全球作家駐校制度,開展國際文學交流互鑒。
?三是錨定新的戰略定位,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灣區故事。精心組織廣東作協4491名會員、香港作聯400名會員、澳門筆會100名會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統籌布局好粵港澳大灣區題材創作,團結引領廣大作家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灣區故事、中國故事。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作家情、灣區情、家國情,情深意切、天長地久!
最后,預祝“粵港澳大灣區作家回家”系列活動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