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黃漢華 | 遇 見
更新時間:2024-08-05 來源:廣東作家網
在人的一生中,會遇見許多人和事。有一些遇見是擦肩而過,了無痕跡,而有一些遇見,則是在回眸的瞬間刻骨銘心。在我年少放牧時,品讀了不少報刊后,遇見了文學,進而遇見了幾位文學導師,其中一位是高小莉老師。
在20世紀90年代初,我有幸參加廣東省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作家培訓班。那是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我遇見了高小莉老師,她是作家班的班主任,負責組織和協調學員的學習和生活。高老師看上去30歲左右,身材苗條,身著一襲白色連衣裙,清新淡雅,如一道亮麗的風景,飄逸在我們面前。她美麗大方,優雅隨和,熱情親切,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一件事,我記了一輩子。當時繳交食宿和學習費用時,我有點心神不寧,又很為難,退在一個角落里不敢向前。等其他同學都交過后,高老師目光投向我,把我叫到跟前,親切地問我怎么啦?有什么難處?我怯生生地告訴她,我沒帶夠錢,交不了學習費用。她的目光溫和起來,跟我說:“別著急,我來想辦法。”隨即叫來一個“經理級”學員,向他介紹了我的情況以及困難,用商量的口氣問那個學員能不能出手相助。那個同學也豪爽,二話沒說資助了我400元學雜費。我的激動無法言表,一個勁地說著感謝。高老師爽朗一笑說:“別擔心,安心上課吧!”
作家班對我意義重大。我還記得楊克老師和溫遠輝老師講授的《詩歌創作》和寫作經驗談,還有蔣述卓老師講授的《文學概論》等。然而,那400元始終是我心頭的一堵墻,讓我心生自卑,我有點害羞,又有點難堪。一個從大山里走出來的放牛娃,未經世事,脆弱而好強。最終,我沒能堅持到培訓班結束,沒有參加結業合照,便悄悄地溜走了。
光陰似箭,轉眼過去了30多年。30多年來,文學的種子在我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生活波瀾起伏,人生之路峰回路轉,然而,無論走在哪條路上,無論經歷多少酷暑嚴寒,一直不變的是文學夢。猶如一束光,在每一個暗夜,每一個黎明,照亮我的前路,也照亮我的心。
我的堅持有了收獲,多年來,我在各級報刊發表了不少作品,而且結集出版了詩集,并加入了廣東省作家協會。從小根植心中的文學夢實現了,我成為了一名作家。在拿到會員證的那一刻,我的眼前再次閃現出當年作家班的情景。那位慷慨解囊的同學,如今你在哪里?高老師,您還好嗎?
偶然的機會,我從河源市作協得到了高老師的聯系電話。當電話接通,聽到她那親切的聲音時,我激動得語無論次。很難相信時間已經過去了30多年!仿佛,一切都歷歷在目。我迫切希望見到老師,訴說30年來我在文學路上的喜樂,辛酸和無奈,感恩老師的幫助。然而,老師告訴我她要完成一個創作任務,需閉關一年潛心創作。
一年后,驚喜從天而降。2024年7月,老師告訴我近日要到河源,參加廣東省報告文學學會創作基地掛牌儀式,邀請我到現場參加活動并見一面。那天,風和日麗,鳥語花香,我心飛翔。見到老師的第一眼,我就覺得熟悉,雖然相隔了30年!老師身著一襲素色連衣裙,依然苗條的身段,親切的笑容,依然如30年前一樣美麗大方,端莊文雅。細細端祥,歲月沒有改變多少她的容顏,只給她添了一份從容和優雅。反觀自已,30年前的那個鄉村小伙已成大叔。我們說說笑笑,談人生和理想,工作和生活,還有創作的艱辛和喜悅。聊及那個幫助過我的同學,我要真誠地感謝他。高老師說,由于當年通信設施欠發達,而且數十年過去,每個人的生活都發生了很多變化,已沒有他們的聯系方式了。我不禁悵然若失……
我和老師一起參加了廣東省報告文學學會河源創作基地掛牌儀式,那種濃郁的文學氛圍,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文學的純粹魅力。正如老師所說,人生變化無常,唯有熱愛一直在心中。文學藝術之美是大美,永恒之美。美,讓平凡的人生熠熠生輝。
遇見文學,遇見老師,遇見人世間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