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百年書院追溯“潮人”根脈!作家陳崇正開講“藝美課堂”
更新時間:2024-08-08 作者:戴雪晴 畢嘉琪 等來源:南方+
潮州市潮安區龍湖中學內,坐落著一幢始建于百年前的古建筑——龍湖書院。它的前身為明朝嘉靖年間韓文公祠的舊址,數百年來弦歌不輟。如今,它已演變成龍湖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延續古老潮州悠悠文脈。
8月6日,著名作家、廣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崇正攜新作《歸潮》走入龍湖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圍繞“文學與故鄉”主題,深入探討潮州的人文密碼與世代相傳的鄉土情懷,為廣大讀者帶來別開生面的文學大師課。
活動當日,數十名文學愛好者慕名而來,他們當中有龍湖中學的學生,也有熱愛寫作的創作者,還不乏多名早在二十多年前便已閱讀陳崇正作品的“粉絲”。
本次“藝美課堂”的主題為“書香潮州 文明悅讀”,由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指導,潮州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聯合主辦,潮安區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潮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潮安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龍湖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龍湖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潮安區作家協會、潮安區詩詞楹聯學會協辦,完整版課程視頻將于8月9日線上推出。
“三江出海,一紙還鄉”的厚重情懷
“潮州的江叫作韓江,潮州的山叫作韓山?!痹陉惓缯磥?,對韓愈的紀念以及對家鄉的熱愛,千百年來流淌于潮州人的血脈之中,殊為難得。
“韓愈《祭鱷魚文》中的‘大海在其南’,是對潮州的精準概括。大海影響了后來許多故事的走向,海內有一個‘潮州’,海外也有一個‘潮州’?!标惓缯硎荆敝萦刑噙h渡重洋、背井離鄉的故事,由于大海的阻隔,這座城市一直是海外華僑魂牽夢縈的故鄉。
陳崇正將潮州人的故事寫入了最新的長篇小說《歸潮》中,今年3月,這部作品由花城出版社推出,甫一上市便收獲了廣泛關注。?
陳崇正坦言,《歸潮》雖然是去年寫的,但他為了書寫潮州,直面潮州的歷史,已經做了十多年的準備。為了理解故鄉與人的關系,他專程去了沈從文的故鄉調研?!叭绻f魯迅是帶著放大鏡、顯微鏡走入故鄉,剖析故鄉令他不適的地方,那么沈從文則帶著濾鏡,帶著他對于家鄉的深情,重新去審視這一方水土?!?/span>
正如沈從文的文學戰場在湘西,對于遠渡重洋的潮汕人而言,他們的文學戰場則在大海上,在充滿不確定與挑戰重重的彼岸里,故鄉是他們心中最重要的地方。
陳崇正意識到,他要寫的潮州,也不應停留在古城的美景、美食上,而應在于“三江出海,一紙還鄉”的厚重情懷。正所謂“心安隨處家廟,潮平四海歸來”。??
用文學書寫延續古城文脈
“潮州的歷史值得反復書寫,文學創作本身,也是對古城傳統文化進行活態傳承和保護的有效方式之一?!蹦軌蛟谟瘽M書香的百年書院里與家鄉的讀者深度交流文學與故鄉的話題,對陳崇正而言意義非凡。他也期待,未來有更多的讀者從另一個視角讀懂潮州文化,了解當時漂洋過海的潮州人的家國情懷。
活動現場,陳崇正將《歸潮》贈予潮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龍湖中學代表?;迎h節,讀者的踴躍提問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陳崇正真誠的分享贏得了陣陣掌聲。
“我是左手科幻,右手現實,不斷在現實與現象間來回切換,二者的寫作都不容易?!碑敱粏柤翱苹脤懽髋c現實寫作哪個更難時,陳崇正表示,潮汕人對于世界的理解往往是多維的,因此他也會嘗試不同的寫法?!皩懥爽F實題材,不妨下回再用游戲精神寫寫想象中的世界?!?/span>
以《美人城手記》的創作為例,潮州“美人城”原為一個主題公園項目,可謂是陳崇正這一代人的青春回憶。隨著時間流逝,美人城漸漸消失在眾人的視野中,陳崇正便希望通過科幻主義寫法,在紙上重建美人城。
“我把它當作‘未來之城’去書寫,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一些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事物重新復活。這種復活方式更為長遠,現實中的美人城再過一百年或許都消失了,紙上的美人城卻可能會一直存在,寫作有時候是在抵抗遺忘。”陳崇正說。
“建筑古色古香,現場氛圍也很活躍?!眮碜猿敝菔谐卑矃^作家協會會員的溫潔賢告訴南方+記者,她在高中時期就曾讀過陳崇正發表在??系脑姼瑁八麑懥朔浅6喑敝菹嚓P的元素,豐富了這座城市的人文圖景”。
就讀于龍湖中學的林同學則坦言,陳崇正的作品總給潮汕人一種親切感,她也期待,未來能夠在龍湖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參加更多的分享活動。
活化古書院,注入新時代文明內涵
“龍湖書院的改造,是古建筑活化的一個樣本?!敝泄渤敝菔谐卑矃^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薛凱波介紹,兩三年前,潮安區便開始努力尋找當地歷史悠久的古書院,發現龍湖中學至今仍保留著當時的歷史建筑。潮安區通過對其進行修繕以及對歷史文化的挖掘,傾力打造龍湖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點。
“我們希望好好利用潮州大地上的宗祠、書院等資源,根據建筑的屬性,更好地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例如龍湖書院實踐點側重于弘揚傳統文化,宗祠實踐點則側重于傳承家風家教,各有特色?!毖P波說。
近年來,潮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已完成區、鎮、村(社區)中心、所、站全覆蓋建設,打造完成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中心、文祠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所和庵埠鎮文里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等50多個示范點。
其中,潮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著力打造“興安有理”“龍湖書院講堂”等宣講品牌,組織了近千場活動,受眾近8萬人次。還打造出“文潤潮安”文明實踐品牌,以書畫攝影巡回展、文藝展演、文藝采風燈謎會等形式走進中心所站,打造“戲曲進鄉村”活動品牌,大力舉辦潮劇講座、鐵枝木偶戲、文藝巡回演出等活動。
此外,潮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宗祠文化”為支點,將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與宗祠文化相結合,將鄉村祠堂、村史館等陣地打造提升為各具特色、亮點突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并以此帶動周邊環境治理提升,成為基層先進文化和鄉村治理互相推進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