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周思明 | 以“不說之說”體現禪意
更新時間:2024-10-29 作者:周思明來源:羊城晚報
西籬新詩集《隨水而來》十分精美,收錄了她的99首詩歌作品,以短詩為主,同時也包括《水》《隨水而來》《溫柔的沉默》等敘事性長詩。這部詩集深入探討了愛與存在的真實與虛幻,人性與情感的迷惘與魅惑,以及未來與宿命的可知與不可知等主題。
詩集的篇章分為四季,每季都有其特定的時間跨度和情感色彩,既有青春的憧憬、愛情的吟哦,也有憂傷的淺唱和歲月洗禮后的沉靜。西籬的詩歌以其輕柔、寧靜的風格著稱,具有女性特有的柔和之美。盡管有些詩歌可能帶有憂郁的格調,但從第三季開始,詩集中出現了明亮、豁達的色調,如《浪漫的日子》《夢幻者的黃昏》等。詩人在《隨水而來》中表達了對自然與藝術的熱愛,以及對自我展示的渴望。她將自然和藝術視為統一的整體,并通過自然意象表達出單純的藝術價值取向。
西籬的詩歌以獨特的女性視角,描繪女性靈魂的旋律交響。她的詩作如同流水般流暢,如歌吟般動聽,生生不息。這種表達方式不僅體現了她對詩歌藝術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她對女性內心世界的細膩觀察和深刻洞察。詩人常常通過自然意象的運用,表達她對自然和藝術的統一理念。如在《作為最后的見證》一詩中,“雨”與“書”被用來象征自然和藝術的結合,展示了她理想主義的情懷和對單純藝術價值取向的追求。但她的詩歌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是對社會現象的深刻反思,詩作中充滿了對人性和社會的關懷,通過對日常生活的描寫,揭示了現代社會中人們的孤獨、迷茫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這種將個人生活體驗與哲學思考融入詩歌創作的方式,啟發新詩寫作者在作品中探索更深層次的意義和價值。詩人常在詩中留白,讓讀者自行體會,這種“不說之說”的表達方式,體現了一種神秘的“禪”意蘊。在《人們那樣注視著我》一詩中,詩人以簡潔語言表達深刻的自我剖析和獨立意識。這種簡練而富有深意的表達,對于追求語言精煉和意境深遠的新詩寫作者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詩集中收集的詩作巧妙運用意象,以音樂作為情感理解的載體,通過對音樂的描寫,表達個人的情感和時代的追溯。這種通過具體意象來傳達抽象情感的手法,為新詩寫作提供了情感表達的新途徑。
無論是隱喻手法的運用,還是意境的深掘與心理的表達,《隨水而來》都展示了新詩創作的深度和力度。詩人將自然和藝術視為統一的整體,通過自然意象的“弦外之音”表達出單純的藝術價值取向。
西籬在詩集中還探討了存在的短暫性和美的瞬息萬變現象,認為世間的事物并不是永恒的,“存在”只是某個瞬間,轉瞬即逝。這種對生命和美的深刻認識體現在《隨水而來》第十五節中,諸如“凡世間的美/都將賦予你/那些瞬時即逝的東西/亦如你的存在”等詩句。但她不糾結于世俗的愛恨情仇,而是用微笑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在《人們那樣注視著我》一詩中,她寫道,“在我后半生的時光里/還有什么東西不能消遣/但是——消遣/我不是為這個而來的”,這種自我告白顯示了她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堅定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