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構建評論新高地!“粵港澳大灣區文學高質量發展論壇·評論篇”研討會在穗舉行
更新時間:2024-11-11 作者:孫磊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11月7日下午,值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周”系列活動舉辦之際,由省作協與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聯合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學高質量發展論壇·評論篇”研討會在廣東文學館召開。
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向欣,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社長、總編輯林海利出席并致辭。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當代室主任李建軍,省作協主席、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蔣述卓,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廣東文藝批評家協會主席林崗,以及來自北京、上海、湖南、新疆、西藏和廣東本地的專家、學者等近50人參加會議。
構建新時代中國文學評論的“新高地”
向欣致辭并指出,文學評論是文藝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學工作的重要一環,是推動文學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過去10年里,廣東省作家協會積極投身新時代文學評論實踐,在理論研究、主題評論、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平臺建設等方面持續下功夫。
2021年起,省作協聯合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羊城晚報報業集團以輪值方式每年舉辦廣東文學評論年會,不斷擦亮“粵派批評”品牌。
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5年來,省作協加強學術研究和基礎理論建設,創辦《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雜志,大力推動“粵派批評”向“灣區批評”升級,“灣區批評”在全國的話語權正逐步凸顯。
向欣強調,“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粵港澳文學界要心系大局大勢,以文學理論和批評的自我革新,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高質量發展,發揮文學評論與文學創作兩翼齊飛效應,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創作的“助推器”,推動文學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還需傳承嶺南文化血脈,構建新時代中國文學評論的“新高地”。堅持國際眼光和本土意識相融、前瞻視野與務實批評結合,樹立灣區評論立場、評論觀念,積極探索構建“灣區批評”的審美體系和評價標準,共同書寫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發出灣區文學評論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
林海利致辭指出,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與省作協的合作由來已久、基礎深厚,是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今天,專家、學者、批評家齊聚一堂,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文學高質量發展展開專業、深入的研討,意義重大。
林海利表示,文學評論是文學事業的重要一翼,是推動文學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粵派評論”正以粵港澳大灣區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開放姿態,逐步向“灣區評論”升級,在全國的影響力日益彰顯。
未來,羊城晚報將繼續發揮嶺南文化大報的作用,用好“嶺南文化第一端”的傳播優勢,充分發揮文學評論陣地的引領作用、橋梁作用,推動《羊城晚報》“粵派評論”項目在媒體融合轉型的大潮中守正創新,探索構建更為廣闊多元的文學評論和創作空間,持續發出灣區文學評論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
他還向專家們介紹了正在舉行的2024花地文學榜系列活動,誠邀文學界的領導和朋友們蒞臨指導。
共同探討文學傳統及發展新路徑
本場論壇聚焦“文學傳統的當代創新與開拓”主題,共設五個議題:“以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當代文學創新、中國優秀文學傳統的闡發和研究、文學傳統與文化哲學思想、中國文學傳統的現代轉型與應用、《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如何創新”。
會上,各位知名專家、學者圍繞議題各抒己見,共同探討文學傳統及發展新路徑,并就《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辦刊情況提出進一步優化和創新的建設性意見。
大家一致認為,中國文學傳統有著寶貴而豐厚的資源,要主動探索、傳承和發揚前人留下的文藝思想、文化精華、文學理論,在賡續中華文脈的基礎上創新。
《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是富有灣區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文學雜志,要發揮好文藝批評作為“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的作用,促進灣區文學交流互鑒,有效引導創作、引領風尚,守正創新、激濁揚清,推動創作和評論相互輝映,推出更多展現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理論評論作品,助力嶺南文化傳承和新時代廣東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