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藍詩傳 | 敏銳的眼光和情意的書寫
——劉曉虹詩文賞析一二
更新時間:2024-11-11 作者:藍詩傳來源: 北江文評
劉曉虹是廣東省始興縣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是近幾年來活躍于粵北文壇的多產作家,她的作品以散文為主,兼寫詩歌,偶寫童話。
近幾年來,我們常常從報刊當中讀到她的作品,其內容大多書寫生態環保題材和自然景觀,呼吁人們關注自然、關注生態,抒發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和熱愛之情。讀她的作品,有如一股清泉在心田流淌,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又如春風吹拂湖面,夾雜著泥土和花草的芳香,心頭泛起陣陣漣漪,溫柔而又細膩,熱烈而又舒緩。?
一、她以女性細膩的眼光,善于發現自然之美和生活之美
劉曉虹用女性特有的細膩和靈慧的眼光去發現自然界中所有的美好事物。在她的眼中,一朵小花、一棵小草、一縷陽光、一片綠葉、一聲春雷、一聲蟲鳴,都有它們的美好存在。作者總是懷著一顆熱愛和敬畏之心去親近自然、觀察自然、探索自然,去發現和描寫自然之美。她善于運用擬人的手法,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賦以生命,和它們平等對話,給它們贊美和歌頌。例如在散文《與春天邂逅》中,作者是這樣描寫春天的:
“春天,花開如詩的季節,帶著紅潤的臉龐,洋溢著春的云彩,從靜幕中走來。春雷,春天的第一次吶喊,響徹了大地,震開了含苞欲放的花蕊,讓一叢叢探頭探腦的花蕾,變得含情脈脈。緊接著,滿山的野花睜開了眼,連成了片,匯成了海……”
在這里,作者把春天比喻成美麗的少女,如約而至,向我們款款而來。把春雷說成是春天的第一聲吶喊,顯得尤為生動傳神。春雷把大地震醒了,花蕾探出頭來,睜開了眼,連成了片。“震、探、睜、連”等一連串的動詞,把春天描繪得有聲有色,觸手可及。接下來,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寫春雨、春風:
“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色彩……”
“一陣溫暖的春風,挽著一縷清新的空氣,春色涂抹一絲淡淡的韻味,撩撥起我的悠悠心緒,將一簾幽夢溫暖著我斑駁的記憶,在靜若止水的心海里漾起片片漣漪。”
大段的描寫和抒情,把人與自然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緊密聯系,平等對話,親密無間。
二、她以多情的筆調,對自然界進行情意的書寫
在劉曉虹的筆下,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活了起來,它們有著各自的思想感情和神態動作,它們和人類同呼吸共命運,它們都是人類不可或缺的親密朋友。作者對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乃至所有事物都平等對待,對它們無比熱愛,充滿感情,她用善意的描繪,實現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效果,可謂是情意的書寫。例如:
“桃樹、李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像趕趟兒似的。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鳥兒歡樂嬉戲的身影在林間若有若無。畫眉的大號嗓子,百靈的嬌艷浪漫,黃鸝的細語低吟,還有不知名的鳥兒齊聲并奏,婉轉動聽的歌聲在林中此起彼伏。”
這些描寫,把自然界描繪成了一個大樂園,所有事物都活靈活現,充滿了童話色彩。字里行間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
劉曉虹的詩歌,也和她散文一樣,既充滿激情,又含而不露,恬靜而又柔美,溫馨而又浪漫。
在《雨荷》中,詩人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寧靜而充滿情意的世界:池塘在等待;輕風困了,坐在荷葉上;塘水打著鼾聲;星星眨著眼睛和魚兒說悄悄話;鳥鳴蟬叫穿塘而過;蝴蝶蜜蜂準備出發;小蝌蚪爬行;水蛭羞澀地躲藏起來,而我,卻在欣賞荷花的傲慢與從容,看著魚兒把荷花抱進了洞房……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安靜祥和,那么從容不迫,一靜一動,又是那么溫馨自然,讀來令人心如止水而又浮想聯翩!毫無疑問,作者是文字運用的高手,在這里,她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意象,用詩化的語言,畫出一幅生動而又形象的雨后池塘圖,創設出“和諧自然、生態優美”的文學審美意境,達到了“情中景,景中情”的藝術效果。如果沒有對生活的熱愛,沒有對自然生態的敬畏之心,沒有對現實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沒有蘸滿情意的筆墨,是寫不出這樣的文字的。?
此外,劉曉虹常常用一詠三嘆的手法來增強詩文的藝術效果,使詩文意蘊循環往復,層層遞進。同時,作者常用第一人稱進行書寫,從而拉近了人與自然、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讀來倍感親切,容易引起共鳴。
劉曉虹的詩文還存在著一定的提升空間。我認為比較明顯的是文字有時顯得有些拖沓,某些段落或詞語或描寫對象重復出現,削弱了詩文的層次感,語言不夠精練;有時候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混用,使文意略顯松散。如果能夠再認真打磨一下,詩文質量將再上層樓。
盡管如此,她的許多詩文,仍然不失為優秀篇章。她興趣廣泛,散文、詩歌、童話、劇作均有涉獵,以她的勤奮執著,以她的聰慧敏銳,必將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在她的筆下,必將有更多優秀的詩文面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