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向欣出席“長三角·大灣區文學周” 倡導打造兩地跨界破圈的合作“衛星鏈”
更新時間:2024-11-14 來源:廣東作家網
11月13日,由長三角文學發展聯盟、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聯盟共同主辦,上海市作家協會承辦,廣東省作家協會、江蘇省作家協會、浙江省作家協會、安徽省作家協會、香港作家聯會和澳門筆會共同協辦的“長三角·大灣區文學周”在上海開幕。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馬文運,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向欣,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陳昆等出席活動。來自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廣東、香港、澳門等地近200位作家、評論家、學者、文學編輯參加活動。開幕式暨交流論壇由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高淵主持。
向欣代表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聯盟致辭。她指出,長江三角洲、粵港澳大灣區歷來都是文學創作的沃土和富礦。近年來,兩地十分重視文學區域協同發展,協同發力相繼成立長三角文學發展聯盟和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聯盟,分別以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多元的文化元素和悠久的文學傳統、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互補優勢,為雙方文學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無限的可能。
向欣表示,經濟繁榮地區,往往是文化活躍、人才輩出、成果紛呈的地區。以本次文學周的召開為標志,兩個區域文學合作雙贏必將掀開新的篇章。一是賡續中華文脈,凝聚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文學“正能量”。二是把握時代脈搏,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新史詩”。三是堅持守正創新,打造跨界破圈的合作“衛星鏈”。她寄望“長三角·大灣區文學周”不斷擦亮品牌,辦成傳播文學的聚會、增進友誼的相會、促進發展的盛會,期盼兩地文學界雙向奔赴,勇攀文學高峰,鑄就星漢燦爛,共同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新的文學貢獻。
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馬文運代表長三角文學發展聯盟致辭。他表示,以此次“長三角·大灣區”文學周活動的召開為契機,用文學的形式進行當代表達,努力推出更多精品,讓文學成為展示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魅力的新名片。“我們要充分發揮優勢,彰顯特色,講好長三角故事、大灣區故事,形成能夠帶動全國文學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
踏進同一條文學之河
在“長江與珠江·江南與嶺南——長三角·大灣區共話新時代文學”主題發言中,浙江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葉彤表示,長三角和大灣區一直是中國版圖上兩大熠熠生輝的區域。兩大區域在文學發展上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為兩地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團結協作、合作共贏的文學生態奠定了堅實基礎。
江蘇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魯敏想到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但“寫作的我們,可以反復多次踏進同一條文學之河”。“接下來幾天,我們會共同談論文學河岸兩邊的風景,想象一種被文學之河澆灌和滋養的生活。大家以文學的名義坐到一起,認真思考文學長河中關于經典寫作的傳統與范式,坦誠面對我們當下的寫作困境和問題。”
安徽省作家協會副秘書長、省網絡作協主席余同友表示,傳統文化中的善良、正義、同情、愛等元素就像江水一樣流淌在中華大地上,也同樣流淌在我們共同的文學血脈中。從這個意義上說,長江與珠江,江南與嶺南,我們的文學源流是一致的,“水和水必將相逢。”
“香港經常舉辦各種文學交流活動,如文學節、書展、作家講座等,這些活動不僅促進了香港本土文學的發展,也為長三角和大灣區文學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臺,推動了區域間的文學互動與合作。”香港作家聯會永遠名譽會長江揚說,作為國際文化港口的香港,在長三角和大灣區文學交流中扮演著重要樞紐的角色。
“每座城市、每個區域都有自身的人文特色,我們帶著各自的獨特性共融時代的氛圍,定能譜出新文學更精彩多姿的故事。”澳門筆會理事長廖子馨說。
寫出我們共同的命運
孫颙、魏微、韓松剛、池上、血紅、許冬林、蔡崇達、吟光、郭爽等作家、評論家代表也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經歷和文學觀。
從南京到廣州,作家魏微將長三角視為自己文學的出發地,又將大灣區視為自己文學的耕耘地。“江南富麗璀璨,嶺南低調務實,長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國最富庶的兩個區域,但氣質完全不一樣。作為喝過長江水的廣東人,我邀請在座的長三角的朋友去廣東,喝珠江水,很甜的。”
在作家孫颙看來,上海的文學傳統絕不限于家長里短,不限于風花雪月,而是關注天下,關注整個中國社會的命運。“在文學創作上,長三角和大灣區都起到了先鋒的作用,因此我們會繼續保留南方文學的溫情,保留南方文學善于寫人性,寫家長里短,寫風花雪月,同時更多地反映中國與世界發展的關系,展現我們共同的命運。”
據了解,“長三角·大灣區”文學周為首次舉辦,11月13日到17日期間,開展共計10場面向廣大讀者的文學活動,包括以“文學技藝的創新與再造”“文學傳統的接續與拓展”“地域文學的交流與融合”為主題的三場分論壇,以及《白貘夜行》《天空之城》《獅子的恩典》《草民》等文學新作的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