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唐小林 | 開啟文體敘述藝術研究的金鑰匙
——評高健《微型小說的敘述藝術》
更新時間:2024-11-20 作者:唐小林來源:寶安日報
在這個短視頻為“王”的時代,傳統的文學創作受到了極為嚴峻的挑戰。微型小說的讀者群急劇減少,發表陣地也在明顯萎縮,但優秀的微型小說,依然如同風雪中凌寒怒放的梅花,受到別樣的青睞,大量被選入中、高考試題,以及語文練習題,成為學生們學習語文,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一位知名微型小說作家深有感慨,而又不無自豪地對我說:“如今好多中、高考的試卷試題,入選的都是微型小說,這么可愛的文體,卻一直不受歡迎。”這反映了文學在當下的現實囧境。
事實上,微型小說這一文體自誕生以來,不僅受歡迎,而且非常受歡迎,在世界各國的讀者中莫不如此。比如,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煤桶騎士》、貝恩哈特的《獨裁者》等經典之作,始終受到世界各國作家們的喜愛,為世界各國讀者津津樂道,口口相傳。中國作家白小易的《客廳里的爆炸》,從1985年問世以來,早已在廣大讀者中定格為微型小說的經典之作,并走出國門,入選1990年美國NORTON出版社出版的《世界60篇優秀短小說》,彰顯出了中國微型小說的國際影響力。
但某些微型小說題材陳舊、同質化書寫、表現老套、缺乏新意,無疑是微型小說創作的致命傷。這些微型小說,就像是在重復講述一些庸常的故事,甚至執迷不悟,老是在煲“心靈雞湯”。這樣的創作,可說是微型小說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既然微型小說是一門很強的藝術,那么作家在寫作時,就必須提高作品的思想性,講究寫作的技術,注重寫作的藝術技巧。只有技藝高超的微型小說作家,才能寫出優秀的,乃至經典的微型小說作品。就此而言,中國微型小說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健先生的《微型小說的敘述藝術》(上海大學出版社,2024年6月版)一書,尤其值得推薦,這是一部非常令人喜歡的微型小說學術專著。也可說是作者專門為喜歡微型小說創作的作者們精心奉獻的一部“寫作指南”,對于具有多年微型小說創作經驗的作家們來說,這又是一部寫作的“進階”寶典。
許多作家輕視理論學習,導致創作陷入瓶頸。高健先生的《微型小說的敘述藝術》,恰恰就像是一部“臨床手冊”,對于喜歡微型小說的寫作者,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微型小說的敘述藝術》分為上編和下編兩部分。“上編”重點論述微型小說敘述藝術的審美與方法。“下編”側重對微型小說作家的作品,進行藝術性的鑒賞,對他們的創作實踐進行鞭辟入里的個案分析。
關于微型小說創作的理論,國內學界眾多的理論研究者,寫出過無數的理論文章,出版過諸多的學術專著,但即便是在眾多的微型小說理論專著中,《微型小說的敘述藝術》也具有非常清晰的辨識度。此書論述了微型小說敘述藝術的諸多方面,比如“如何講故事——微型小說的敘事藝術”“建構個人特有的‘聲音標識’——微型小說的語言藝術”“洞達人性的智慧——微型小說的人物塑造”,包括微型小說的敘述場域、情感張力、詩化余韻,以及形象特質、精神意蘊等等,無不別具匠心,巨細無遺。作者就像是在課堂上手把手地現場教學,給讀者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在“如何講故事”中,作者特別告誡微型小說寫作者:“因為字數的限制,微型小說的故事敘述難以像其他體式的小說那樣詳盡鋪陳,面面俱到,有自己的敘事藝術手法。”并將其敘事手法具體歸納為:一、留白與跳躍,表達的以一當十與想象的見微知著。二、陡轉與意外,表達的情理之中與想象的意料之外。三、含蓄與雋永,表達的意味深長與想象的豐富綿長。在談到小說的“陡轉與意外”時,作者以汪曾祺先生的名篇《陳小手》和微型小說家徐慶全的《神醫歸來》為例,生動地剖析了這兩篇微型小說的精妙絕倫之處,恰恰在于巧妙地利用了故事情節的陡轉,從而寫出意外,塑造出了鮮活的人物形象。在“下編”中,作者對微型小說作家申平的動物主題小說集《馬語者》的解讀,尤其令人心有戚戚焉。與尋常眾多的微型小說相比,申平的《馬語者》題材別致,構思精妙,文化意蘊非常深厚。申平寫的是動物,但其指歸卻恰恰在于寫人。就像高健先生分析說:“動物的困境亦是人類的困境,這既是《馬語者》給我們的閱讀啟示,也是人類面臨的現實情況。羊的妥協與狼的進取,皆是其面對生存困境的現實選擇。”
在充分肯定申平動物小說的同時,高健先生仍然不忘對其喜歡的作家,提出更高的希望和要求。他諄諄告誡說:“如何擺脫動物性主題文學作品的慣性思維,摒棄人物形象塑造的‘臉熟感’,增加人物形象的豐富性,塑造出更為獨特的‘這一個’。”同時,在更高的維度上思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自身的關系,并把這一極富現實意義的宏大主題,以獨具特色的文學形式表現出來。
就此而言,高健先生的《微型小說的敘述藝術》能夠在眾多理論專著中脫穎而出,成為創作者的參考書,尤其顯示出了它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它對微型小說的創作和推廣,功不可沒,尤其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