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到廣東文學館開展研學活動
更新時間:2025-05-15 來源:廣東文學館
初夏時節,廣東文學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4級學科教學(語文)碩士研究生。這場以“傳承嶺南文脈,講好嶺南故事”為主題的研學活動,為未來的語文老師們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學之旅,通過親身體驗文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這些準教師們開始思考如何用技術賦能文學,讓未來的語文課堂“動”起來。
讓千年文脈在心中“生根發芽”
作為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學科教學類研究生實踐研學的重要環節,本次研學通過沉浸式文化體驗,讓嶺南文學的千年文脈在學子心中生根發芽。從“海上明月”廣東古代文學展廳到“香飄四季”廣東當代文學展廳,同學們沿著歷史的脈絡,見證了廣東文學2000多年的發展和歷史成就。
廣東文學館精心打造的多媒體展項為同學們提供了豐富的感官體驗:“海上明月”數字藝術光影空間、“翰墨融容”行浸式紗幕光影秀帶領學子們穿越時空,“入粵名家”數字互動卷軸讓歷史人物躍然眼前……這些創新展示形式,打破了傳統文學展覽的邊界,讓靜態的文學遺產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本土文化獨具特色,聚焦文學與人物
在“魯迅家”展覽廳中,同學們深入了解了魯迅與廣州的深厚淵源。展覽通過“兩地書”紗幕微電影演繹、“相濡以沫”數字聯動相冊等多媒體形式,生動展現了魯迅與許廣平從相遇相知到結為伴侶的革命情誼、魯迅的文學成就及其在粵創作活動。展廳中陳列的魯迅用過的茶幾、魯迅愛吃的食物、魯迅給兒子周海嬰精心挑選的玩具等展品,讓這位文學巨匠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
分享互動精彩紛呈,探討文學與教育
參觀結束后,同學們在文學館五樓沙龍區分享互動。有人為來文學館學到新知識而欣喜,有同學表達了自己作為廣州人非常自豪,更有同學從宏觀視角探討了文學館的文化價值:“文學是研究一個國家最好的地圖”。作為未來的語文教師,同學們特別關注文學與教育的結合點,探討如何將豐富的文學資源轉化為生動的教學素材。
正如帶隊老師劉茉琳所言:“在場的大多數同學將來都是要走上講臺的,今天的文學館之旅就是教會你們如何把生動鮮活的文學知識傳授給你們的學生。” 此次研學活動,不僅是一次文化熏陶,更是一次教育使命的傳遞。這些未來的語文教師們,將帶著對嶺南文學的深刻理解走進課堂,成為新一代嶺南文化的傳播者和守護者。
作為廣東省重大標志性文化工程,廣東文學館始終秉持“文化惠民”理念,將公共教育作為核心使命。未來,廣東文學館將進一步深化“館校合作”機制,與更多高校建立密切聯系,為更多青年學子提供近距離接觸文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