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省作協調研組赴江門市調研文學工作 打好“三張牌”推動新時代江門文學高質量發展
更新時間:2025-06-12 來源:廣東作家網
6月10日,為認真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加大調查研究力度,傳達落實省作協第十次代表大會精神,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向欣,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郭松延率省作協調研組赴江門市開展新時代文學創作專題調研,聽取江門市作家、文學工作者的意見建議,共商推動新時代廣東文學高質量發展之計。江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冀陪同調研。
省作協調研組先后到廣東網絡文學(江門塘口)青創孵化中心、先鋒書店、“中國僑都網絡文學與微短劇孵化基地(籌建中)”運營場地、龍溪湖閱讀中心、廣東省網絡作家協會創作基地等實地調研,深入了解江門文學組織建設、文學精品創作、人才隊伍培育、文學體制機制創新、文學賦能“百千萬工程”以及扶持網絡文學工作情況。
期間,調研組一行召開調研座談會,與江門市作家、文學工作者開展深入交流。江門市作協主席張啟雄匯報了近年來江門市作協工作開展情況,江門市作家、文學工作者代表結合自身創作經歷與文學工作經驗,暢談創作體會并提出意見建議。
在聽取與會人員的發言后,向欣對江門市文學事業取得豐碩成果特別是兒童文學、網絡文學等創作獲得豐收、文學新人佳作不斷涌現給予充分肯定。她表示,近年來,江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大力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著力打造“文明形象的展示地”,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用精神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為中國式現代化寫下生動的僑都注腳。在此背景下,江門文學事業發展得天時地利人和,市文聯、市作協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傳部的領導下,團結引領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深學篤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小說、詩歌、散文、兒童文學、報告文學、網絡文學等全面發展,以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反映時代變遷、社會發展,榮獲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等權威獎項,在把握導向、聯絡服務、打造精品、培育人才、深化改革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積累新經驗,形成較強的文學競爭優勢,為推動廣東文學事業繁榮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向欣就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江門文學高質量發展提出三點希望。一是打好“文化”牌,勇當新時代文學的“領潮者”。希望江門廣大作家深入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牢記“國之大者”,發揮文學在文化強國戰略中的基礎性、引領性、標識性作用,勇立潮頭,引領風騷,善于把握民族性與世界性的平衡點,在文明、文化的傳承中汲取藝術創作主題和母題,延續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保持嶺南文化、五邑文化的獨特品格,大力推進文學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的創新,大力推進文學體裁、題材、形式、手段的發展,以文學之美表現生活之美、社會之美、民族之美、國家之美,以文學的獨特方式凝聚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二是打好“大眾”牌,開發廣東文學的“新地理”。要樹立“大文學觀”,倡導更多人參與寫作,抓好生態文學、新大眾文藝創作等特色創作,著眼獨特的風土人情和人文環境,深刻體察社會生活,深切體悟世相人情,提煉有文化底蘊、有地方特色的創作主題,運用廣東特色語言、五邑表達方式,講好恢弘的廣東故事、五邑故事,創作出一批新時代的嶺南文學佳作,擦亮更多廣東文學新地理的名號。三是打好“僑鄉”牌,打造灣區文學的“出海港”。要堅持文化自覺,增強文學自信,積極融入現代傳播格局,加強對中華文化、嶺南文化、五邑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以更多的精品佳作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要積極組織開展對外文學交流活動,以海納百川的胸懷,積極吸收先進、科學、有益的東西,一方面,務求在廣泛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中探索熔鑄中外古今而獨出機杼的個性化創造,另一方面,爭取吸納優秀文化要素在此借船出海,增強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影響力、輻射力。
省作協主席團成員、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周智,副秘書長、創研部主任林世斌參加調研,江門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高鋼華、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梁培招參加相關活動。劉利元、尹繼紅、易廣永、譚月韶、張碧云、方羨洲、許柏強、陳鮮兒、李天銳、黃朗成、盧艷、譚定立、張師奶、湯綺雯、邱菁萍、黃錦華、李永根、陸月如、鐘秋蘋、李宇靜、呂舜立、黃土盛、張惠嫻等江門市作家、文學工作者代表參加調研座談。
(文:王金芝 圖:陳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