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專題 > “十百千萬”掛鎮聯村作家作品 > 報告文學
黃偉輝 | 羅浮山下的孝道傳承與堅守
更新時間:2025-06-27 作者:黃偉輝來源:廣東作家網
夜幕降臨,月光似銀色薄紗,悄然灑落在車村的彩虹路上,為整個村莊披上神秘的色彩。村里的人家燈火透過窗戶,散發著溫暖而柔和的燈光,猶如一幅寧靜優美的鄉村畫卷。?
這個美麗的村莊坐落在惠州市博羅縣泰美鎮,是一個擁有近千年歷史的古村落。它不僅是“惠州晚明四御史”之一車邦佑的故鄉,也是姚夫人孝道的發源地。盛夏,我們走進車村村,感受羅浮山下的孝道傳承與堅守……
本地媳婦車觀媚的孝道傳承
在村頭炊煙裊裊升騰中,田間辛苦勞作一天的人們陸續回到家中。晚飯后,左鄰右舍便會串串門,有的大人陪著孩子靜靜看書,有的一家老小圍坐,輕聲談論家里的瑣事,借此在勞作后放松身心。
車村一戶人家中,6歲的小女孩車觀媚被爸爸緊緊抱著,她明亮的大眼睛里閃爍著好奇,全神貫注地聽爸爸媽媽講述古老的故事。爺爺奶奶坐在一旁,臉上洋溢著慈祥的笑容,他們如同歲月守護者,見證著車村村人對姚夫人精神的代代傳承。?
“爸爸,我好想快點到年初六呀,我要和你們一起參加姚夫人行鄉巡游活動!”小女孩滿懷期待,稚嫩聲音里滿是對傳統活動的向往。
“孩子呀,為傳承弘揚姚夫人的孝順、節烈精神,這可是咱車村百姓延續 400 多年的歷史呢,每年我們都會帶寶寶參加。”媽媽慈愛地看著小小的車觀媚說道。?
車觀媚緊緊摟著爸爸的脖子:“哦,那爸爸媽媽,你們接著講講姚夫人的故事吧。”“她是漢朝居住在博羅縣東磻陀灣的姚氏女子,從小沒了媽媽,爸爸又生病,家里很貧窮,為照顧父親不肯外嫁。”
“那她后來呢?”爸爸見女兒聽得認真,講故事的勁頭更足了:“相傳吶,有一年天大旱,南方到處鬧饑荒。17歲的姚氏女為盡孝照顧父親,陪同父親沿路討飯至博羅公莊暫居。一日,姚氏女外出,途中遇土匪。土匪見其漂亮起了色心,追到懸崖邊企圖奸污她。姚氏女堅決反抗不從,為保貞潔毅然躍入懸崖,最終‘肌體碟裂、血漬崖石。人言至今時見光熒熒不滅云’。附近村民聞訊,無不惋嘆啜泣,后人尊稱姚氏女為‘姚烈女’。”?
小小年紀的車觀媚聽得淚眼汪汪,媽媽心疼地將孩子擁入懷中:“明晚再聽爸爸講故事,今晚先去休息好不好?”她乖巧地抱著媽媽點點頭,小腦袋似乎還沉浸在動人的故事中。
此時,月光更加皎潔,仿佛默默訴說著車村悠久的歷史。姚夫人的故事,如圣潔的月光,照亮車村人的心靈深處。這個古老傳說,承載著車村村人的信仰與價值觀,在歲月的長河中傳承不息。?
“我從小聽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講姚夫人的故事長大,姚夫人的故事在我們車村人心中種下了善良、勇敢、孝順的種子。”今年已是61歲的車觀媚,歲月如同一把無情的刻刀,在她的面龐上悄然留下一道道生活的印記。她眼神中滿是對往昔的懷念與對未來的期許。“姚夫人的故事在我們車村村代代相傳,她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每年的姚夫人行鄉巡游活動,我們都積極參與,我的老公前些年還是廟會理事會會長呢,后來因幫忙帶孫子才退出來做理事人員。每到年初六,我的兩個兒子和兒媳、女兒女婿以及孫女、孫子們都會和朋友們一起來參加,這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對姚夫人高尚品德的敬仰。”?
姚氏女因孝順貞淑的品德獲鄉里人稱贊。《惠州府志》四十一卷人物篇記載:“姚氏女家居磻陀灣,雖世為平民,而女嫻于禮義,事父母隨順孝敬,端居閨內,人罕見面,貞淑為鄉族所稱。”
車觀媚是土生土長的車村人,從出生到現在,60余年一直生活在車村。他有三個兒女,六個孫子,上有近九十歲的家公家婆,她是夫家五兄妹中的大嫂,她以善良、包容和孝順成為妯娌們的楷模。
平日里,車觀媚關心公公婆婆的生活,每逢天氣變化,她會第一時間提醒老人增減衣物,婆婆喜歡吃粽子,她每次包了粽子都要第一時間送去給公公婆婆。家里只要做了好吃的,她都要第一時間給老人送過去,婆婆感冒不舒服,車觀媚便陪著婆婆去看醫生,回來后還按照醫囑細心地照顧婆婆的飲食起居。她還經常給老人做一些可口的飯菜,看著老人吃得開心,她的心里也滿是欣慰。
妯娌們深感幸運有這樣的大嫂,她們看到車觀媚孝順父母、默默承擔,心中滿是欽佩與感動,認識到她的大度與善良是讓家庭溫馨和睦的力量。在她影響下,妯娌們效仿她互相謙讓。一次,幾個妯娌一起去公公婆婆家,因婆婆比較偏愛小叔子一家,家里好吃的大多都留給他們,另一個妯娌不開心的說:“婆婆偏心,你看……不過要是大嫂在這里,她肯定不會像我這樣說,她一定會順著婆婆的心意”。大家看她自己想開了,也都不約而同的想到了大嫂從來沒有跟公公婆婆吵過架,還經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對老人要好一點,自己也會老的!”妯娌們想到這里,都開心地笑了,心里滿是溫暖。
有摩擦時,一想到車觀媚的言行,生活中很多問題便能平和解決。曾有一回,兩個妯娌因孩子的一點小事起了爭執,雙方皆有些生氣,然而,很快她們就想起大嫂車觀媚,紛紛冷靜下來,其中一位妯娌主動開口:“咱別吵了,大嫂向來包容,我們可不能那么小氣”,另一位妯娌點頭贊同,兩人馬上和好了,她們剛吃完晚飯,見時間還早,提議一同帶著孩子去散步,散步回來路上,在村子里的樹旁歇息,這時,兩個小孩子歡快地跑過來,同時說道:“媽媽,媽媽,今天去伯母家,伯母又給我們講了姚夫人的故事,現在我們也像哥哥姐姐他們一樣很會講了,伯母叫我們以后也要把這個故事去講給我們的孩子聽,我們都盼著年初六一起去參加姚夫人行鄉巡游活動呢!”說著說著,倆孩子你一言我一語,在這個靜謐和諧的夜晚,開始講述起姚夫人的故事來……?
妯娌們感激大嫂引領方向,體會到了和睦和孝順的溫暖,她們暗暗想一定跟隨大嫂將愛與溫暖傳遞下去!妯娌們經常一起商量著給公公婆婆買禮物,有時候是一雙舒適的鞋子,有時候是一些營養保健品。她們還會一起組織家庭聚會,讓老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和關愛,在這個過程中,妯娌們的關系也越來越親密,整個家庭都彌漫著濃濃的親情。
車觀媚的勤勞也是有目共睹,周一至周五,她在農產品基地打掃衛生,同時還要打理十幾畝農田和三畝絲瓜地,她用自己的雙手辛勤耕耘,為家庭默默付出。生活的壓力和重擔如影隨形,無時無刻不緊緊環繞著車觀媚。好在她性格陽光開朗,在這個大家庭中,她從不計較自己的付出,始終以一顆包容和孝順的心對待年邁的公公婆婆。公公婆婆也一直對車觀媚這個大媳婦兒贊不絕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爺爺奶奶舍不得讓孩子做家務,車觀媚卻從未抱怨,她深知老人是疼愛孫子們,她耐心地向公公婆婆解釋讓孩子適當參與家務的好處。她輕聲細語地說:“爸,媽,讓孩子們做些家務,能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自理能力呢。以后他們長大了,也能更好地照顧自己和家人。”她用真誠和平和,打動了公公婆婆,從此一家人在教育孩子上更加齊心協力。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2023 年新春佳節悄然來臨,車觀媚一家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
車觀媚大兒子1985年出生,在惠城區小金口工作,他們離家近,早早地帶著媳婦和兩個孩子,滿載著年貨提前兩個星期便開始回來張羅過年。大兒子把車開到院子里停下率先下車,他臉上帶著回家的喜悅,那笑容仿佛能融化冬日的嚴寒。媳婦緊隨其后,她穿著一件紅色的棉襖,溫柔美麗,如冬日里的一抹暖陽。兩個孩子興奮地從車上跳下來,已經讀高二孩子的手里提著一盒糕點,包裝精美的糕點,仿佛承載著滿滿的愛;小一點的孩子抱著一束鮮花,花朵嬌艷欲滴,散發著陣陣芬芳。他們高興地朝著屋子跑去,嘴里喊著:“祖父祖母,爺爺奶奶,我們回來啦!”那清脆的聲音像美妙的樂章,在院子里回蕩。
大兒子平時忙碌,趁著新春佳節,帶著倆人孩子想多陪陪祖父祖母和爺爺奶奶。兩個懂事的孩子,時而拿著掃帚,認真地清掃著院子、房間,每一個角落都不放過,掃帚劃過地面的聲音,仿佛是他們對這個家的呵護;時而拿著抹布,仔細地擦拭著家具,那專注的神情讓人感動!給外祖父祖母按摩時,孩子輕輕的揉捏著祖母的肩膀、輕輕地捶打著祖父的后背,此時,空氣里都充滿了愛和溫暖。車觀媚看著孫子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空閑時,她還會給孩子們講述那些自己小時聽過的古老的故事,車觀媚坐在搖椅上,她的聲音溫柔而低沉,孩子們圍坐在她身邊,雖然聽過很多遍,但還是聽得入神,仿佛進入了一個神秘的世界。
“老二什么時候回來呢?明天就過年了,今天該從東莞回來了吧。”二兒子比大兒子小兩歲,車觀媚心中掛念著二兒子,對大兒子說道。“前幾天打電話說好,這段時間忙完一個客戶公司的裝修就回來過年,可能是公司裝修趕工期,還沒忙完吧,忙點好啊。”正說著,外面傳來急促的車聲,首先下車的是二兒子的媳婦和兩個可愛的孩子,媳婦大聲喊道:“爸、媽,我們回家啦!最近你們都好吧?”她穿著一件藍色的大衣,笑容燦爛,手里提著幾個袋子,那袋子里裝滿了對家人的思念。兩個孩子一路小跑,左一個、右一個地過來拉住奶奶:“祖父祖母、爺爺奶奶,我們好想你們呀!要不是爸爸裝修公司忙,我們早就回來了!來,這個是我們送給祖父祖母、您和爺爺的禮物,還有好多禮物是送給你們的呢,等一下我們去車里拿,我爸拿不了那么多。”孩子們的臉蛋紅撲撲的,眼睛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二兒子停好車,迫不及待地拿著禮物,也在喊著:“爸、媽,我們回來啦!”連續幾個小時的車程,歸心似箭的心沒有讓他停下來歇息,雖然臉上帶著疲憊,但眼神中卻充滿了喜悅。他手里抱著幾個大盒子,里面裝滿了給家人的禮物,那是他對家人的深深愛意和孝心。??
時光飛逝,轉眼間到了初二,車觀媚的小女兒比二哥小兩歲,嫁在東莞。這天,她帶著女婿和兩個外孫回娘家了。女婿穿著一身筆挺的西裝,英俊瀟灑。兩個外孫俏皮可愛,陽光活潑,一進門就撲進外婆的懷里,嘴里喊著:“外婆,我們好想你呀!”他們手里拿著給外婆的禮物,那是他們精心挑選的,家里頓時更加熱鬧起來,歡聲笑語回蕩在家里的每一個角落。?
歡樂的時光完全來不及按下暫停鍵,很快到了年初六,車觀媚一大家人還有夫家的兄弟、妯娌們、妹妹妹夫一家都各自帶著兒女們參加車村村對姚夫人的行鄉巡游活動,姚夫人廟彩旗飄揚,香火旺盛,鞭炮齊鳴,鼓樂聲四起,人們身著盛裝,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車觀媚一家人走在隊伍中,感受著這熱鬧的氛圍。孩子們興奮地四處張望,大兒子和二兒子與鄰居們打著招呼,分享著過年的喜悅,小女兒拉著母親的手,輕聲說著話,臉上滿是幸福。車觀媚夫家的三個弟弟和妯娌們以及一個妹妹、妹夫也帶著他們的孩子們一同參與其中,大家臉上都洋溢著歡樂與祥和,共同感受著家鄉的溫暖和傳統文化的魅力,一起祈禱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百姓興旺。
在這充滿歡樂與溫馨的時刻,一家人以及車觀媚夫家的兄弟、妯娌們、妹妹妹夫,還有他們各自的兒女們拍下了一張四代同堂的大團圓合影。合影的背景中,一副對聯格外醒目:“瑞兔賀歲,四代和融家興旺;祥光滿室,一堂喜慶歲平安。”照片中,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的笑容如同陽光般燦爛,溫暖著彼此的心靈。這張合影,成為他們心中最美好的回憶,也見證了這個大家庭好家風代代傳……
外來媳婦紀錦的孝道堅守
車觀媚一家是車村一個四世同堂的家庭的縮影,在車村,這樣的家庭還很多。家風家訓,是這個古老村莊的精神底蘊,更是幸福家庭的源源動力。在這片9.6平方公里的客家小村莊里,社區和諧和家庭和睦相互交織,愛心與孝心相互激蕩。這種氛圍也感染了外來的人。
外來媳婦紀錦今年45歲,在她27 歲的青春年華,經大姨牽線,從鄰鎮楊村嫁到泰美鎮車村村,夫家雖然家境清苦,但丈夫、公公、婆婆及小叔子勤勞、樸素且善良。正因如此,紀錦格外珍惜這段婚姻與家人。婚后,她育有一兒一女,正當她的生活越過越紅火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到這個家庭。
讓我們把時光回溯到 11 年前,紀錦的小叔子不幸遭遇車禍去世,留下妻子和一對年幼的兒女。弟媳不堪重負,在兒子 4 歲、女兒 2 歲時,不辭而別離開車村遠嫁河源。紀錦的公公因傷心過度,耳朵幾乎失聰;婆婆也一直被腰椎間盤突出折磨,行動極其不便。那時,紀錦自己的大兒子才 7 歲,小女兒才 1 歲,生活仿佛被烏云籠罩,但紀錦沒有被困難打倒,她一邊照顧自己的孩子,一邊關心公公婆婆的身體,還要盡心照顧小叔子留下的兩個年幼的孩子,她用柔弱的肩膀,為這個飽經風雨的家庭挑起了沉重的擔子。
帶大四個孩子的艱難,難以想象!紀錦至今仍歷歷在目,在一個寒冬的夜晚,寒風如利刃刮在臉上,4 歲多的侄兒突然高燒。她心急如焚,和丈夫騎著摩托車,帶著侄兒風馳電掣般直奔醫院,無奈之下,只能將 7 歲的兒子留在家里,讓他照顧妹妹和侄女。農村的夜,寂靜得令人心慌,濃稠如墨的黑暗仿佛要吞噬一切!天氣冷得讓人骨頭仿佛要凍裂,疼得紀錦流出淚來,她緊緊摟著侄兒,滿心只盼著快點到醫院。一路上,擔憂與焦急如潮水般將她的心填滿,終于到了醫院,她片刻不停,掛號、找醫生、做檢查……等待結果的時間漫長而煎熬,她坐立不安,心中不停祈禱侄兒平安無事,與此同時,家里的大兒子小哥哥也努力承擔起照顧妹妹和侄女的重任,那小小的身影在昏暗燈光下,格外堅強勇敢。
孩子的漸漸長大,給了紀錦無限的動力和希望。她與丈夫共同經營的農場已經有了較大的規模,1200 多只雞在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在棚舍中覓食;500多只鴨子在水塘邊搖擺著憨憨的身子;200 多只鵝發出嘹亮的叫聲,高昂著修長的脖頸;20 頭豬懶洋洋地躺在圈里,哼哼唧唧;4 頭牛悠閑地在山間踱步,它們都在等著它們那熟悉的主人送來食物、草料……那一群群的牲畜、一只只的動物,是他們生活的依托,更是他們奮斗的載體!每天,她如不知疲倦的勇士,在農事的戰場上沖鋒陷陣,從未有過一刻懈怠。
他們的勞作卻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十多畝田地,花生、西瓜、玉米、瓜果蔬菜以及青菜等各類農作物,每一寸土地都需要紀錦和丈夫的精心管理。?
每天,太陽還未升起,紀錦便如一個上緊了發條的時鐘,準時在清晨六點鐘踏出家門,投身于繁忙的農事之中,她忙碌的身影在農場里穿梭不停,喂雞、趕鴨、放鵝,給豬和牛添加飼料,又要在田間除草、澆水、施肥。從清晨到日落,她仿佛是不知疲倦的陀螺,一刻也不得停歇。婆婆每每提及,總是滿含心疼地說起紀錦,說她每天晚上從來沒有在八點鐘之前吃過晚飯。
養殖的家禽家畜,就等著快過年的時候能賣個好價錢。每年到了這個時候,紀錦和丈夫便進入了緊張的備戰狀態。他們要在凌晨一點鐘就從溫暖的被窩中爬起,去抓雞鴨鵝裝好,然后匆匆忙忙地趕往市場,等他們到達市場時,時針已指向凌晨三點,有時候,為了多賣一些,夫妻兩人不得不分開,各自奔赴一個集市。
有幾次丈夫獨自去趕集,三輪車走出家門口的小路時,突然沒油了,焦急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夜的寂靜,紀錦迅速找出家里的油桶,跨上摩托車,在凌晨的黑暗中疾馳而去。
夜,黑得如同濃墨一般,伸手不見五指,只有摩托車微弱的燈光,孤獨地劃破黑暗,紀錦的心跳在寂靜的夜里顯得格外清晰,剛開始,她滿腦子都是怕丈夫一個人等油心急,要趕緊把油送給丈夫,心中只有這一個念頭支撐著她,但隨著摩托車在小路上飛馳,恐懼漸漸涌上心頭,四周是如此的寂靜,仿佛整個世界只剩下她和這夜的黑暗,風在耳邊呼嘯,發出怪異的聲響,仿佛有看不見的怪物在暗處窺視著她,她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各種可怕的場景,會不會有壞人突然出現?會不會有猛蛇從路邊竄出來?每一個念頭都讓她的脊背發涼,她緊緊握住車把的手微微顫抖著,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她多么想立刻回到安全的家中躲起來,可是,一想到丈夫還在急著等她送油去,她只能強忍著心中的恐懼,繼續前行。
是啊!即使是為人婦、為人母,在這農村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里,一個女人,獨自騎著摩托車要騎行30分鐘的路,又怎么會不害怕呢?只是因為家庭的責任、因為對家人的愛、因為生活的壓力,讓她來不及害怕而已!
生活的挑戰從未停止,2023 年底,侄女因支原體感染引發肺炎在博羅縣城住院。而此時,又正好是出售雞鴨鵝換取過年開銷和來年孩子學費的時候,紀錦內心焦灼,她心疼孩子,讓丈夫獨自去趕集,自己則毫不猶豫地帶著侄女去辦理入院手續。在醫院里,她寸步不離地陪伴著孩子,給孩子喂藥、擦身、做檢查、安撫孩子,她用母愛的溫柔為孩子筑起一道溫暖的守護墻。一個星期后,孩子出院,紀錦才稍稍松了一口氣。雖然侄兒、侄女沒有父母陪伴在身邊,但在紀錦長久以來的悉心照顧下,倆孩子早已深深感受到了那份超越血緣的母愛,非常健康的成長。
孩子們之間也有不省心的時候,有一回,侄兒和兒子因為一個玩具起了沖突,爭得不可開交。紀錦勸說輪流玩,可兩個孩子誰都不聽,那一刻,紀錦的心被揪得緊緊的,她看著侄兒那倔強又帶著委屈的眼神,想到他早早失去了父母的疼愛,心中一陣酸楚。而兒子也是滿臉的不服氣,畢竟他也只是個孩子呀,紀錦在心里不停地掙扎,她知道自己的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到孩子們的心靈,她最終無奈地伸出了手打了兒子,兒子的眼神瞬間充滿了震驚和委屈,淚水順著紅紅的小臉蛋撲通一下滑落下來,孩子哭著說:“你偏心!難道我不是你親生的嗎?”
紀錦的心仿佛被千萬只螞蟻啃噬著,她多想去抱抱兒子,告訴他媽媽有多愛他,可是她不能,她怕這一抱會讓侄兒覺得自己被忽視。那一刻,她覺得自己是如此的無力與無奈,兒子的心里滿是委屈,他不明白為什么媽媽要打自己,明明自己也沒有錯,他覺得自己被媽媽拋棄了,被媽媽忽視了,他的小腦袋里充滿了疑問和傷心,他不明白為什么媽媽要對自己這么殘忍,但紀錦心里清楚,她對每個孩子的愛都是毫無保留的,只是在那一刻,不得不做出那樣的抉擇!
在紀錦的帶動和培育下,孩子們慢慢理解了她的付出。孩子們看到她辛苦勞作,就商量提前做好飯給她驚喜;她生病時,孩子們圍在床邊,遞水、蓋被子,用稚嫩的聲音安慰她。現在,每逢周六日和寒暑假,煮飯、家務勞動成了孩子們的“全職工作”,他們學會了責任與擔當,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懂得一起維護家庭的溫暖。
生活的壓力宛如沉重的枷鎖,無時無刻不緊緊環繞著她,讓她幾乎難以喘息。小叔子的意外離世、弟媳的突然離去、公公的失聰、婆婆的病痛,如洶涌的海浪般試圖將這個家庭吞沒。然而,她結婚18年來,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過這個家。 當生活的風暴一次次襲來,她毅然挺起柔弱的脊梁,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用愛與擔當為四個孩子、為整個家庭撐起一片廣闊的天。
在紀錦和丈夫的辛勤勞作下,家里三層半的小洋樓已經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寬敞又明亮。紀錦希望能夠早日裝修好,一家人開開心心搬進新居。
未來,或許充滿了未知與挑戰,但紀錦的眼神中始終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她相信,只要心中有愛,有夢想,生活就會充滿希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車觀媚和紀錦,只是中國最普通的農婦,然而,她們的孝順、勤勞和包容,如一座明亮的燈塔,驅散了歲月的陰霾,照亮了生活的迷霧。在她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傳承的精神,一種堅守的力量。在這個快節奏的多元化社會,如清澈醇厚的清泉,流淌在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