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海 飛 | 一曲動人的生態交響曲——評《萬物生長·一個人的營盤》
更新時間:2025-07-04 作者:海飛來源:光明日報
新世紀出版社出版的《萬物生長·一個人的營盤》是胡永紅最新創作的一部兒童小說。該書以珠海擔桿島護林員和獼猴保育員劉清偉為原型,講述守島人劉永清35年堅守崗位、與獼猴共生的傳奇故事。作品突破傳統英模敘事模式,圍繞“天地人和”這一主題,通過守島人的人生與獼猴的“猴生”雙線交織,集中筆墨刻畫生命之間的相互尊重與同生共息,譜寫了一曲動人的生命交響曲。
故事發生在珠江入海口的孤島擔桿島,這里既是戰略要地,也是生態寶庫。作者以劉永清與受傷小猴天梭的初遇開篇,生動展現守島人的日常:巡山護林、與偷獵者斗智斗勇、辨識各類物種、救治患病樹木,甚至跟隨獼猴尋找食物與草藥。胡永紅通過深入的實地考察與人物訪談,將守島生活真實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作品在非虛構基礎上,通過文學想象賦予獼猴人性化的成長故事。作者為每只獼猴取名,如重情重義的天梭、睿智的王后海娘,它們的行為既符合動物習性,又充滿童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王后海娘與劉永清妻子龐虹生產時的相互鼓勵,這些富有想象力的情節不僅塑造了獼猴的可愛形象,更展現了人與動物間深厚的情感連接。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法,既保留了非虛構作品的在場感,又增添了文學魅力,是向兒童審美的一種成功靠近。
在推動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今天,該書以詩意的筆觸描繪了擔桿島的生態圖景:千姿百態的羅漢松、瀕危珍稀的白桂木、機智頑皮的獼猴、威猛的白腹海雕……作者用百科式的自然知識,全面展現了島嶼的物種多樣性。
劉永清以觀察者、保護者的身份融入自然:救治樹木如呵護孩子,發現新物種時欣喜若狂,面對猴群爭斗時堅持適度干預原則。在他的守護下,島上獼猴從300只增長到近3000只,擔桿島也成為廣東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這些成就生動詮釋出“萬物共生”的深刻主題,展現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
細讀胡永紅的文字,能感受到傳統武俠與經典名著的韻味。劉永清的形象充滿英雄主義色彩:無論是面對臺風等自然災害,還是與偷獵者周旋,他都展現出令人動容的勇氣。“說不怕死是假的,但這是我的工作和職責。這就是我們當過兵的人一種共有性格吧,明知危險,也不退縮。”故事原型劉清偉曾說過這樣的話。劉永清的形象不僅代表了一個平凡的守島者,更是無數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的映照。這種英雄主義為青少年樹立了精神榜樣。
此外,書中對主角家庭生活的記敘也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劉永清守護孤島和獼猴經風歷雨,他的妻子也風雨無阻地守護他,他們的婚禮雖簡樸,卻在野果與獼猴的歡慶中格外浪漫。這些溫情畫面讓英雄形象更飽滿,體現堅守中的柔情。通過劉永清與龐虹的故事,通過英雄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融合,我們能夠從作品中感受到人世間最美的情感——愛,對人的愛,對自然的愛,對家國的愛。
胡永紅曾憑《上學謠》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這部新作再次展現她的創新精神。她秉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將紀實框架與兒童趣味相結合,既保持現實主義的深刻,又融入浪漫主義的唯美。通過守島人與獼猴的雙線敘事,作品生動展現出生命之間的美好連接,讓兒童讀者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
這部作品的成功之處不僅在于其獨特的敘事方式,更在于它對當代兒童文學創作方向的啟示。胡永紅巧妙地將生態保護、英雄主義、家庭溫情等多元主題融為一體,創造出一個既真實又充滿想象力的文學世界。作品中的每個細節都經過精心打磨,體現出作者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對文學創作的嚴謹態度。
(作者:海飛,系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