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讓AI與文學共舞!《不舍晝夜》AI概念短片發布
更新時間:2025-07-30 作者:戴雪晴來源:南方+
7月25日下午,西西弗斯在人間——《不舍晝夜》AI概念短片發布暨分享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此次活動以豐富的內容和創新的形式,吸引了眾多讀者和文學愛好者,《不舍晝夜》AI概念短片的發布更是成為全場焦點。
《不舍晝夜》由魯迅文學獎得主王十月精心創作,歷經多年打磨而成。該書以“70后”主人公王端午的人生軌跡為主線,描繪了從20世紀70年代至2023年近半個世紀的個體生命歷程與時代變遷。作者巧妙運用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相結合的寫作手法,生動展現社會的復雜面貌、人性的焦慮與時代的更迭。
花城出版社副總編輯、《隨筆》主編陳賓杰介紹,自問世以來,《不舍晝夜》成績斐然,入圍2024年度“中國好書”,入選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第四期支持項目,中國作家協會揚帆計劃,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2024中國文學年度檔案,榮登第13屆春風悅讀榜年度圖書100、騰訊好書10月文學原創榜、探照燈10月十大中外文學佳作等重要榜單。
活動現場,AI概念短片發布環節備受矚目。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AI技術在文學傳播領域的應用逐漸深入。此次發布的《不舍晝夜》AI概念短片,是對《不舍晝夜》這部作品的創新性演繹。短片通過動態畫面和生動音效,將作品的情節與情感直觀呈現,為觀眾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這種文學與科技融合的新形式,不僅為《不舍晝夜》的推廣開辟了新路徑,也為文學作品的傳播提供了新思路。
活動現場,不少觀眾對AI概念短片表現出濃厚興趣?!斑@種形式太新穎了,以前看書都是文字在腦海中想象畫面,現在通過短片,一下子就把書中場景和精神內核具象化,對故事理解更深刻?!币晃蛔x者興奮地說。
據了解,花城出版社希望借助AI概念短片,吸引更多人關注《不舍晝夜》,讓這部佳作被更多讀者認識和喜愛。同時,這也是一次對文學傳播新形式的大膽嘗試,期望能讓書香借助科技的翅膀,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紅巖》編輯部主任、重慶市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吳佳駿與《不舍晝夜》作者、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作品》雜志社社長、總編輯王十月就作品的創作動機、寫作歷程及作品的價值和意義進行了深入交流。
王十月坦言,當時他正在經歷一段人生低谷,身體狀況也很不好,他甚至把《不舍晝夜》當作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部作品來創作。在這種悲涼的心態下,對文學、對人生、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發生了改變,但是也獲得了直面自己內心的勇氣,同時獲得了一個好的切入點。再加上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癡》的觸動,很想寫一位現實中很可能不存在,但又帶有中國人靈魂中特別欠缺的品質的這么一個人,這才有了《不舍晝夜》中王端午的誕生。
吳佳駿表示,讀《不舍晝夜》的時候,他很感動也很感慨。這部小說里面有本土性的個人的經驗,也有群體的經驗。中國改革開放這40年是怎么走過來的,從書中這些小人物的身上,可以看到大時代的影子。就像美國作家托尼·莫里森所說:“寫作是為了作證?!薄恫簧釙円埂芬彩窃谧髯C,為自己作證,為內心作證,也為一個時代作證。